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及其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法治政府建设职责有效履行
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上下功夫,推动中央和省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淮安落地生根。一是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主题教育学习研讨范围,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举办全市领导干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班,积极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法治建设的实践成果。二是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统筹谋划。围绕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研究制定《关于扎实开展2023年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召开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全面拧紧责任链条,夯实创建基础。着眼行政案件败诉率压降,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四围绕”工作要求 切实做好行政争议化解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全市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评价工作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推动行政诉讼“双下降”的若干措施》,多措并举促进依法行政水平提升。三是全面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政府主要领导自觉扛起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在法治建设中做到“四个亲自”,加大重要工作部署推进和重大问题研究解决力度,对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经济强镇行政执法行权率、行政败诉等工作作出批示。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市政府常务会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司法行政部门常态列席。
二、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法治建设护航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政务改革,提升政府履职效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在江苏省工商联发布的《淮安市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3版)》中,淮安法治环境指标得分位列全省第三;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全省排名第二,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
一是全面深化机构改革。围绕党政机构改革重点任务,动态调整市县两级政府部门行政权力事项1453项、市设行政权力清单事项28项。在退役军人事务、体育、医保、统计、商务、教育等6个部门试点开展全口径权责清单编制,探索评估部门核心权责事项履行情况,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二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施3.0版《淮安市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加快投资、政策、市场、政务、法治和人文环境建设。34个工程建设项目事项实行“并联审+容缺办”,2023年容缺办理项目5283个,8013件审批事项“先办证后补材料”,市场主体获得行政许可时间减少一周左右。“淮上关爱一件事”将国定13类、省定26类一件事拓展至74类,材料、环节分别平均压降55%、68%,日均办理290件左右,年办件总量全省第一。通过加强专窗建设、公布事项清单、明确办理流程等举措,实现200项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200项事项“跨省通办”。加快“一企来办”平台推广应用,推动落地减税降费、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3336项,办理各类惠企业务7899件。三是持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不断深化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市县“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试点”高分通过省级验收。扎实开展“1+6”法治惠企行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提档增效,累计开展法治体检1134场,服务中小微企业616家。全市新建法律援助联络站点51个,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735件,常住人口受援万人比16.96,全省第一。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建成开放“周恩来与法治”展馆,开通“法治号”有轨电车,微视频《宪法,守护我们的时时刻刻》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
三、聚焦提升制度供给质量,持续筑牢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质量立法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提高行政立法质效。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创新实施立法制规“三联三审”工程。2023年5月,首次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盱眙县马坝镇组织召开立法征求意见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村民代表意见建议,进一步放大立法联系点效能。先后组织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促进条例、地理标志促进和保护条例、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市容管理条例修正、餐厨垃圾管理条例等5个市级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项目的审查修改,完成《淮安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办法》《淮安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规章周年报告工作。二是规范备案审查工作。完成现行有效的10部市政府规章、73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废止规章1部、规范性文件341件;修订规范性文件38件;做好358件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的统一公开工作。对4件新制定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开展合法性审核工作,对市直部门、县区报备的53件文件开展审查,稳妥处理5件公民审查建议。三是持续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组织开展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征集,及时公布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提前介入区片综合地价执行标准制定,指导承办单位严格遵守程序规则,合法合规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事项。2023年,市政府法律顾问先后为155件法律事务提供审核论证,对109批次土地审批进行审查,为人防工程产权、特许经营权等重大事项提供决策参考建议。
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着力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努力实现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全覆盖、无缝隙。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年度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行动计划,健全文化市场、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等领域市级部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厘清市、县(区)执法权限。建立常态化联合监管执法工作机制,推动审批、业务主管与执法部门的协同配合,及时协商解决行政执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行政执法强基行动,稳步推进镇街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加强赋权评估,推动实现镇街综合执法赋权“全市一张清单”,不断提升行权率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聚焦“三个全覆盖”要求,编制出台2023版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实施部门由22个增至31个,事项由512个增至798个,新版三张清单覆盖领域、覆盖事项以及执行率均位居全省前列。组织全市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典型案例评比展示活动,通报“双十佳”案例,编发《淮安市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典型案例汇编》。三是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坚持“当下改”与“长效治”相结合,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排查出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成,相关经验做法两次获省委依法治省办专项简报刊文推广。组织开展市县两级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案卷及镇街执法案卷抽查评查专项行动,抽取市场监督、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8个重点领域以及90个镇(街)执法案卷185份,挖掘正面范例,分析汇总案卷评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规范重点领域行政执法行为。四是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监督机制。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按期办复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257件、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交办提案352件,办复满意度分别为97.67%、98.58%。主动接受司法监督,淮安区“防止冻结扣划农民工工资‘两类’专用账户”的司法建议、盱眙县“完善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机制”的司法建议入选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市政府网站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6000余条、规章和文件20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解读政策25件(项),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7场。
五、聚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社会平安稳定底线不断夯实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强化矛盾化解,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一是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常态开展重点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明确15项重点风险隐患攻坚化解任务。建立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制度,强化危化品全链条安全监管,补充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环节6条、运输环节11条、废弃处置环节1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进一步提升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基层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全面强化突发事件科技安全支撑。二是持续规范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进一步完善败诉案件评价、行政应诉案件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行政应诉卷宗评查、案例评选等方式持续推动行政应诉能力提升,连续两年有案例入选全省年度行政应诉“十大典型案例”,连续三年实现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全覆盖”,相关工作获评省高院“行政审判十大创新工作”。三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办案质量。2023年,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审结行政复议申请事项946件,较同期增长19.6%,纠错率11.06%,调解率30.04%。完善社会矛盾风险“防控治”全周期防控体系,推进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和进京访突出矛盾“百日会战”,案件化解质效位于全省前列、Ⅲ类地区第一,“老兵调解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市县镇村“一站式”解纷平台建设加快,市级平台投入实战应用,县镇村三级平台建成率分别为80%、99.02%、98.92%。
2023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进一步深化细化;行政执法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还不够到位;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挖掘培育特色亮点等方面需进一步提升。
2024年,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引领,持续深化推进依法行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建立完善各级党委(党组)常态化学习机制,加强理论研讨、带头宣讲、学习培训,推动入脑入心,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加快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步伐。坚持“全市一盘棋”,压紧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大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力度,加快构建密切协作、同频共振的部门联动格局,通过强基础、优台账、抓特色、广宣传等全面打响创建攻关战,全力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同时指导支持县(区)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三是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履行优化赋权“一市一清单”六个前置程序,高质量完成赋权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使用质效,创新开展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工作。进一步拓展承诺制和免提交证明事项,推动打造“无证明城市”升级版。四是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加大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加强远程公证建设,丰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和供给,拓展“公证+不动产登记”“交通事故一体化司法鉴定”服务深度。五是扎实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完善行政争议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促进调解、信访、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积极推动行政机关自我纠错。进一步完善全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主观过错责任处理制度,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压降诉讼案件数和败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