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人讨论话题较高的一事情,那就是“垃圾分类”,网络上流传一个段子“今天你是什么垃圾”,段子的背后是人们对垃圾分类的重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7月1日已施行,《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9月1日施行,可以说:垃圾分类的这场“战争”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责无旁贷。
这么多年来我们因为垃圾处理不善,而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健康代价。从媒体报道冠以“癌症村”的出现,到因台风过后沿海城市遍地都是从海里“还回来”的垃圾触目惊心的场面,再到被尼龙绳、塑料圈勒断甚至勒死的海洋生物等痛心的新闻报道,让我们的内心为之恐惧、震惊。我们必须携手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共同守护、打造“绿水青山”。
实施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是前提。我国是一个有着完整的环境文化体系民族,“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美体现。营造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首先要更新人们的环境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发展的前提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实施垃圾分类就是让人们改变生活、生产方式,转变自然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传统观念。
实施垃圾分类,倡导全民参与是途径。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我们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可持续绿色发展作贡献,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落地开花。
实施垃圾分类,规范制度保障是根本。上海市和无锡市颁布的垃圾分类条例中明确规定,不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将罚以不同程度的金钱处罚,这无疑是给全社会敲响一个警钟,垃圾分类不在是“空头”规定,更是一个提倡有法可依的法治行为。以法为准则,自觉约束自己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我们义不容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垃圾分类,是对山川草木生命之延替的期盼,更是新时代的我们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