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站内导航: 首页 > 信息公开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索 引 号 发布机构 淮安市政府
文  号 公开日期 2015-03-23
文  号 公开日期 2015-03-23 失效日期
名  称 2014年淮安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关 键 词
内容概述 2014年淮安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时效说明
2014年淮安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412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的通知》(苏政传发〔2014203号)等要求,现公布淮安市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费用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等五部分组成。本报告数据统计时限为201411日至1231日;本报告电子版可在淮安市政府门户网站(www.huaian.gov.cn)下载。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与淮安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地址:淮安市翔宇中道150号,邮编:223001,电话:0517-83908007)。

一、概述

2014年,我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重大决策和民生热点,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导向,突出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完善公开体系,规范公开程序,畅通公开渠道,持续稳步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完善制度体系,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市对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及时调整和补充,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戚寿余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蒋继贵、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张守美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由市政务办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把完善工作制度作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抓手,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出台了《淮安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市政府关于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制度保障,实现用制度来规范工作、推进工作、创新工作。三是严把保密审查关口。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对自审送审程序以及保密审查工作流程等内容进一步规范,坚持“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保证依法、及时、准确公开信息,做到了“涉密信息不公开,公开信息不涉密”。今年开展了本年度政府信息公开保密自查工作,全年没有因公开不当、工作疏忽而造成泄密现象。四是强化信息公开基础建设。我市投入近100万元,用于政府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运维,专门组织针对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各县(区)和市直部门也都加大了投入保障力度,网站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深化重点领域,推进公开内容。一是重点抓好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我市按照省公开办三个全覆盖的要求,开发建设以“一库四平台”(行政权力库、权力运行平台、网上政务大厅(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为统一模式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直接覆盖全市43个市直、8个县(区)和淮安经济开发区两级所有拥有行政职权的部门和单位,实现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计11类,4500多项行政事项,全部在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按照规范化分类要求编制了行政权力事项目录,主动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等行政权力运行信息,接受群众监督。今年以来,我市42项市级行政许可项目、77项初审项目、303项行政服务项目,市级行政许可项目(含初审)目录、市级行政服务项目目录、市级行政许可项目(含初审)流程图、下放项目目录、暂停项目目录均已公布,全市按照要求公开行政处罚类事项4142项。2014年,我市公开假冒伪劣商品行政处罚案件307件。二是认真做好财政资金使用信息公开。我市及时将已经批复的市级政府预算、调整变更、决算情况在网站上公开,接受社会查询。同时,建立日常公开工作机制。将每月的财政收支情况均及时对社会公开。2014年,共公开各类财政信息226条,其中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15条,月度收支信息11条。同时我市充分运用政府网站、OA审计内网、新闻媒体、行风热线、政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推进审计信息公开。积极公开征集审计项目,收集审计线索,通过报刊、网站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对2014年度审计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对制定的项目计划在淮安日报、淮海晚报上分两批进行公告;开通“阳光审计热线”9688993,定期公布“阳光审计”热线电话反馈问题处理情况。2014年通过各种形式公开信息 212条,公布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等19份审计结果公告。三是认真做好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我市积极推进征地信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保障性住房、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等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2014年,主动公开征地信息35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145条(200亩以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信息27条(其中公告挂牌出让地块176块)、土地征收及补偿安置公告信息73条、保障性住房信息 533条,政府采购信息1218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招投标信息402条。四是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公开。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市财政、科技部门联合下发了《淮安市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淮安市市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加强对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信息的公开。2014年,共公开16项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信息。我市健全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制度,确保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要求各单位分别制定办事公开工作、监督投诉、责任追究等制度,以及办事公开指南、办事流程,依申请公开程序及联系方式等主动公开信息,便于群众申请公开信息和就医,设立并公开内部监督机构和受理投诉电话,并以网站、公共场所、公示栏等形式对社会公开。2014年,主动公开各类信息1172条,通过网上回帖等形式回应公众关注热点470余条。在推进就业信息公开方面。我市通过政府网站、淮安就业网等多种渠道,对相关促进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主动公开,累计公开《就业促进法》、《淮安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发放办法》、《淮安市支持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认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政策26条,公开各种就业活动和政策实施内容70条,发布就业创业、失业登记、困难人员帮扶流程和条件信息92条,发布招录信息167条。在社会保障信息公开方面。主动公开管理规范和发展计划、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政府机构和人事、重大决策草案等5大方面内容。重点突出城乡低保信息的发布,对低保标准、申请审批程序和资金使用情况信息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进行公示,方便公众查询。2014年,全市共累计受理低保户申请30874条,向社会公示通过审批的低保对象信息17946条。五是推动公共监管信息公开。在环境保护信息公开方面。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环保工作实际情况,不断拓展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覆盖面,信息公开内容涵盖空气和水环境信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污染减排信息、核与辐射安全信息等。2014年,共公布各类环境保护信息1484条。在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公开方面。建立了预警预防信息发布和事故应急处置救援信息公开机制。加大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性质严重的非法违法行为和可能酿成重特大事故的安全隐患曝光力度。2014年,我市共公开安全生产事故及市挂牌事故隐患信息50条。在国有企业财务相关信息公开方面。通过政府网站对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信息进行了公开。2014年,主动公开国有企业财务月报共计12条,2013年度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结果1条。在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方面。积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查阅室、公告栏、资料汇编等进行信息公开。设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专栏,公开食品药品标准、监管信息、诚信建设、行政处罚等情况,共公开79条信息,覆盖了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淮安区诚信等级评定,市医疗器械风险评估情况等。 2014年,主动公开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建设信息142条、网络非法售药网站警示信息34条、医疗器械专项整治信息155条。在信用信息公开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及服务平台,并通过了省信用办和省信用信息中心的初步验收。目前企业库已归集了15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相关信息,个人库已归集近1百万自然人信息。2014年,我市公布信用信息4091条。

(三)加强平台建设,拓宽公开渠道。一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2014年,我市继续优化“中国淮安”政府门户网站栏目布局,完善全市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全年网站访问量超过900万,日均访问量近3万。我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由中国社科院和国脉互联主办的2014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首次跻身前十名,位居全国296个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第八名,此外,市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也荣获绩效评估第十名。2014年,市政府门户网站及各部门网站信息公开专栏累计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超4万条。二是加强政务微博、微信建设。“淮安发布”政务微博及“淮安微广场”政务微博群于20138月上线运行。2014年,“淮安发布”政务微博分别在新浪、腾讯发布信息4081条;“淮安微广场”政务微博群已汇集78家市直单位、8个县区、3个园区、7家市内媒体的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于今年10月正式开通,共推送110条信息;“无线淮安”于今年4月份开通,累计发布新闻类稿件近4000条。三是加强新闻发布工作。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重大决策、民生热点等召开新闻发布会,2014年以来,以市政府名义召开“2013年度淮安市十大经济新闻评选揭晓”、“2014年上半年淮安经济运行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等新闻发布会13场。同时创新发布形式,通过《政府公报》、新闻通气会、书面发布新闻通稿、网上发布、网上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其中,编发《政府公报》6期、新闻通稿200余篇、在线访谈15次。我市还借助市内外网络等新兴媒体,在“淮水安澜”等市内重点网站及时转发市内外主流媒体刊播的我市重要新闻。四是加强信息查阅室和查阅点建设。继续完善市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图书馆三个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建设,设立政府信息查阅室和查阅点,既可以让群众免费登陆国务院、省、市、县(区)政府和部门网站查询政府信息,又可以接受群众依申请信息公开,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市、县(区)档案馆都新建了信息公开查阅场所,配备了查阅设备,方便市民查阅。目前,全市已设立政府信息查阅室492个、公共查阅点209个。

(四)做好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根据《条例》和有关文件规定精神,我市严格按照“谁公开、谁负责信息审查,谁公开、谁负责解疑释惑”的原则做好信息公开和解读工作。各地各部门发布重要的政府信息,做好解读工作预案。公开后,密切跟踪动态舆情,增强互动,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做好对公众关切的回应工作。2014年,我市共发布政策解读稿件250余篇。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网络宣传引导制度,建立关注回应机制,明确任务分工,规范回应答复流程。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实现与公众沟通交流常态化,集聚民智,推动发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4年度,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6万余条(注: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超7万余条,其中通过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91条;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6.2万余条;通过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1.1万余条;通过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1412条;通过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1534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4年度,全市收到依申请公开150条。其中当面申请41条;网络申请11条;信函申请98条。收到申请办结143条。其中按时办结134条;延期办结9条。收到申请答复150条。其中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124条;同意公开答复7条;同意部分公开答复9条;不同意公开答复10条(涉及商业秘密2条;涉及个人隐私8条);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26条;申请信息不存在32条;告知作出更改补充7条;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2条。

四、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费用情况

我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没有向申请人收费。

五、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4年度,全市申请行政复议128条。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72条;其他情形56条。全市提起行政诉讼126条。其中维持具有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81条;其他情形45条。

2014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015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加强宣传培训力度。邀请专家就新形势下政府信息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开展讲座,进一步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整体上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和市相关新闻单位联合组织培训班,邀请省内外资深新闻工作者来淮授课,全面提升应对媒体的水平。

(二)抓好重点领域公开。重点抓好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逐步将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畴,特别是不断拓展医院、学校、公交、供水、供电、供气等涉及民生的单位信息公开的领域和范围。

(三)定期开展自查整改。对各单位发布信息情况、计算机及其网络管理制度和涉密计算机、涉密网络采取管理和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整改。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保密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相关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四)加大考核检查力度。市政府信息公开办积极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同时积极争取在我市软环境考核中占有一定分值。继续对县(区)、市直部门开展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着力推进县(区)和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促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