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站内导航: 首页 > 信息公开
主题分类 科技 体裁分类 通报
索 引 号 014289810/2018-00172 发布机构 淮安市人民政府
文  号 淮政发〔2018〕114号 公开日期 2018-12-26
文  号 淮政发〔2018〕114号 公开日期 2018-12-26 失效日期
名  称 市政府关于淮安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报
关 键 词 哲学 社会科学 成果 通报
内容概述 淮安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
时效说明
市政府关于淮安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报

 

淮政发〔2018114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根据《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经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认真评审,全市共有131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90项,现予以通报。

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希望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弘扬优良学风,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奋力开创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附件:淮安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

 

淮安市人民政府

20181213

(此件公开发布)

 

淮安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

(排名不分先后)

一等奖(15项)

1.区域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论文)张强(淮阴师范学院)

2.《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研究—;—;从碎片化到整体性》(著作)张玉磊(淮阴师范学院)

3.《回到语境的理性》(著作)朱荣贤(淮阴师范学院)

4.《邹东廓思想研究》(著作)耿加进(淮阴工学院)

5.《<资本论>劳工权益思想研究》(著作)   江雪松(淮阴师范学院)

6.《包容性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上之思与形下之维》(著作)王新建(淮阴师范学院)

7. 深化改革视角下淮安金融中心发展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吴钧(淮阴师范学院)、朱洁(市政协经科委)、庞进亮(民建淮安市委)、蒋苏娅、唐步龙、王波(淮阴师范学院)、赵国咏、杨布克(民建淮安市委)

8. 出口贸易、工业碳排放效率动态演进与空间溢出(论文)     王惠(淮阴工学院)、卞艺杰(河海大学)、王树乔(淮阴工学院)

9.《灰色建模技术及其在自然灾害非常规突然事件人员伤亡预测中的应用》(著作)崔杰(淮阴工学院)

10.《明清淮安诗歌与地方文化关系之研究》(著作)周薇(淮阴师范学院)

11.《<西游记>词汇对<汉语大词典>书证研究》(著作)王毅、范新阳(淮阴师范学院)

12.《南运河航运与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研究(1901-1980)》(著作)侯林(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3.《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师培训研究》(著作) 王会亭(淮阴师范学院)

14.《社会排斥理论视野下高等学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研究》(著作)刘朝武(淮阴工学院)

15.“互联网+”与区域文化影响力:发展现状、提升策略(论文)姜卫玲、储颖(淮阴师范学院)

二等奖(26项)

1.慎微:压力型刑事司法“情法两尽”的思考(论文) 许健(淮阴师范学院)

2.《小学数学“律动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著作)朱艳艳(清江浦区城南乡新闸小学)

3.施洼不“洼”的秘诀(研究报告)范宇熙、闵敏(市委组织部)、徐雷、王新建、袁帅之(涟水县委组织部)

4.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研究(研究报告)张浪(淮阴师范学院)、濮加友(市城管局)、郭兴利、邹玉政、谢雨、林华东(淮阴师范学院)

5.近十年朱德研究述评(2006—;2015)(论文)邹琪(淮阴师范学院)

6.习近平“对党忠诚”思想的三重维度解读(论文)谢海燕(淮阴师范学院)

7. 整体治理视角下我国NGO志愿者管理机制问题研究(论文)吴长剑(淮阴师范学院)

8.高校师生关系功利化倾向及矫正(论文)陆林召(淮阴师范学院)

9.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法律规制(研究报告)朱金东(淮阴师范学院)

10.《区域经济空间极化与协调发展》(著作)张春梅(淮阴师范学院)

11.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空间涉及差异研究—;—;江苏淘宝村的调查(论文)史修松、魏拓、刘琼(淮阴工学院)

12.《我国雾霾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著作)陶爱祥、仲凤云、刘苏云(淮阴工学院)

1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苏北就业政策优化—;—;基于淮安市703家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论文)孟祥海、徐宏峰、陈婧(淮阴师范学院)

14.《自我建构对消费者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研究》(著作)朱至文(淮阴工学院)

15.《朱鹤龄及其<杜诗辑注>研究》(著作)周金标(淮阴师范学院)

161920年代新书业在新文学传播中的先锋性研究(论文)陈树萍(淮阴师范学院)

17.《宋濂文学新论》(著作)陈昌云(淮阴师范学院)

18.《明代总漕研究》(著作)吴士勇(淮阴师范学院)

19.《 清末才女汪藕裳及其家族名人研究》(著作)王泽强(淮阴师范学院)

20.《中小微企业品牌设计研究》(著作) 张光祥(淮阴工学院)

21.《全日制工程硕士英语读写译教程》(著作)左进、张寒、张海波、殷定芳(淮阴工学院)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践进路(论文)王管(淮阴师范学院)

23.社会工作专业权威建构:现状、问题与思考(论文)陈友华(南京大学)、许加明(淮阴工学院)

24.图书馆主题酒店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书香酒店集团为例(论文)张丽(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25.当代中国大学教师标准之建构(论文)王钢、蒋亦华(淮阴师范学院)

26.《<社会保险登记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标准号:GB/T 35615-2017)》(著作)肖伟杰(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王永峰(淮安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钱宽华、沈浩(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何莉(淮安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

三等奖(90项)

1.淮安精神推广研究—;—;以讲好淮安包容故事为重点(研究报告)季祥猛(市政协文史委)、徐晓虎(淮阴师范学院)、何艳(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李想(市地方志办公室)

2.一个正在续写神话的地方—;—;淮安打造台资高地的实践与思考(研究报告)费香峰、郎跃明、孙甲林、王宇宙、华贵(市委办公室)刘波(市委党史工办)

3.新型城镇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路径浅探—;—;以淮安市为例(论文)高晓芹(市国土局开发区分局)

4.用新媒体聚合国民向心力(论文)杨祖平(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5.报刊舆论与青年群体思想传播的互动—;—;以《红旗周报》为例(论文)夏唯畏、程单剑(淮阴工学院)

6.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标准模式的构建与运用—;—;以类型化分析为路径(论文)刘玉娟、王伟(市中级人民法院)

7.淮安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论文)郭德好、王凤云、陈富平、汪国莲(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8.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托起淮安“崛起梦”(研究报告)卓晓宁、张一洲、刘东杰、夏青青、吴丹丹(市委党校)

9.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司法认定(论文)何素军、鲁海军(洪泽区人民法院)

10. 基层检察院入额院领导的工作职责(论文)刘月进(市人民检察院)

11.新政治经济学与解放政治学—;—;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批判之启示(论文)刘丽(淮阴师范学院)、胡大平(南京大学)

12. 蒯因的不确定性论题与事实问题(论文)胡庭树(淮阴工学院)

13.《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孟大伟(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14. 发挥党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作用(论文)沈在宏(市民政局)

15. 创新联盟竞合网络中知识产权管理与耦合机制(研究报告)彭杰、郭德好、徐文静、吴昊、王露、章安康、汪国莲、吴传万(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16. 大数据时代司法业绩档案管理研究—;—;基于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分析(论文)徐蔚敏、李乐、欧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何邦武(南京审计学院)

17.国际税收仲裁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实施路径(论文)胡枚玲、张薇(淮阴师范学院)

18.《 学懂弄通做实》(著作)姜桂忠(市委宣传部)

19.以家风建设促进党风政风民风建设—;—;江苏洪泽营造美好家风活动的调查与思考(论文)陈延斌(江苏师范大学)、陈玉林(洪泽区委机要局)、张琳(江苏师范大学)

20.积极开拓创新 提高履职实效(论文)罗金昌(金湖县政协)

21.文化生态视阈中淮安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姜南、季翔(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李相银(淮阴师范学院)、赵亮(市文学艺术院)、严斌(市文化局)、蒋山(市文学艺术院)、孙磊(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2.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研究与思考(研究报告)姜洪洋、公元(市委组织部)

23.中国与东盟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基于技术含量和竞争态势视角(论文)万晓宁、孙爱军(淮阴师范学院)

24.《中国流通业发展实证研究》(著作)李晓慧(淮阴工学院)

25.淮安市服务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析(论文)李真(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26.农户绿色科技服务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198个大棚蔬菜种植户为例(论文)刘春香(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智光(南京林业大学)、柳超(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廖冰(南京林业大学)

27.加快淮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论文)张从光、陆旻妍(市发改委)

28.淮安市品牌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研究报告)品牌农业课题组(市工商局)

29.共享经济发展下中国绿色就业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梁文凤(市委党校)

30.关于促进淮台产业融合的调查与思考(研究报告)龚晓琴(市台办)

31.组建股份合作社,集体农户双增收—;—;淮安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论文)林春(市委农工部)

32.关于在淮安推广复制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经验的思考和建议(研究报告)王睿(市台办)、薛同武(市政府办)、陈春晓(市台办)、夏树宣(市政府办)

33.“营改增”全面实施对淮安地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孙长举、朱洪根、陈兆田、王一民、杜美霞、周立刚、李艾莉、姜伯明、吴笑程(市税务局)

34.让村庄整治与生态建设有效结合—;—;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论文)储卫东(市国土局)

35.加快培育淮安特色小镇的策略研究—;—;以淮安现代物流小镇为例(研究报告)庞进亮、杨布克(淮安市现代物流学会)、毛永伟(民建淮安市委)、罗建峰(淮阴工学院)、张金丽(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万玉龙(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李丹青(民建淮安市委)、张丽(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36.发挥全域旅游的独特优势(研究报告)张志勇(金湖县委)

37.加快融入南京江北新区研究(研究报告)宣烨(南京财经大学)程钢、郑娟(洪泽区发改委)

38.《洪泽湖水生经济生物图鉴》(著作)洪泽湖水生经济生物图鉴编写组(洪泽区水产局)

39.《雀之灵》(著作)韩开春(盱眙县现代信息中心)

40.高房价”对创业意愿的挤出效应—;—;基于跨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任亚军、徐小云(中国人民银行淮安支行)

41.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和弹性出让路径探析—;—;以淮安市淮阴区为例(论文)程金梅、高玉昀(市国土局淮阴分局)

42.表现与生长:儿童“角色生活”建构实践探索(论文)黄艳梅(市教师发展学院)

43.清江浦明清赋税征制考略(论文)杜立荣(市税务学会)

44.淮安市高技术服务业统计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鲍建青、李盼(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45.增强文化凝聚力 争做“一带一路”新节点—;—;浅论淮安地域文化的特点(论文)朱鸿雁(市社科联)

46. 锺嵘《诗品》与中古五言诗经典谱系的建构(论文)葛志伟(淮阴师范学院)

47.侵华日军在淮海的暴行(著作)市中共党史学会

48.江苏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比较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尹国军、张光祥、王健、高翔、朱景美(淮阴工学院)

49.淮安公共空间中环境陶艺发展策略研究(研究报告)朱汇洋、李天林、汤海英(淮阴工学院)、张汉宇(市规划局工业园区分局)、张维柱、杨娟、贾茜(淮阴工学院)、潘新(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牧晓彤(清江浦区长东街道办事处)

50.《清·康熙<泗州志>点校本》(著作)成兆友、侯明铎、陈琳(盱眙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51.《涟水年鉴.2017》(著作)涟水县地方志办公室

52.《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著作)薄婷(淮阴工学院)

53.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化认同研究(论文)李梓(淮阴工学院)

54.《洪泽土话》(著作)万福建(洪泽区教师发展中心)

55.客寓清江浦:日记所见晚清画家游幕现象考论(论文)王聪明(淮阴师范学院)

56.《醒木一声驻流年:唐耿良传》(著作)解军(淮阴工学院)

57.《淮安国税通志》(著作)徐志云(市税务局)

58.《苏北小延安》(著作)中共涟水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中共涟水县成集镇委员会

59.《淮安记忆:<档案·影像>特刊.第一辑》(著作)市档案局、淮安日报社

60.《盱眙书览》(著作)马培荣(盱眙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61.《作文72变》(著作)林以广(淮安外国语学校)

62.《大银行家:从淮安走出的金融巨子》(著作)政协淮安市淮安区委员会

63.明清徽商与淮安文脉(论文)罗志(市地方志办公室)

64.无束腰榻的结构与工艺研究(论文)王迪(淮阴工学院)

65.“运河之都”淮安与济宁比较研究(论文)李想(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

66.《教育新常态视阈下创新与创业教育研究》(著作)李丹(淮阴师范学院)

67.《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现状分析》(著作)杨向阳、张伏力、胡巍威(淮阴工学院)

68.《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实践研究》(著作)赵慧(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69.《让校园成为诗意栖居的地方:校园文学社团校本课程建设》(著作)贾海金(江苏省洪泽中学)

70.《春华秋实》(著作)王新葆(金湖县政协文史委)

71.淮阴“田保姆” —;—;青年张久成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情况调查(研究报告)卫祥(淮阴区政府办)

72.基于心理契约的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论文)周亚芳(淮阴师范学院)

73.农民工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缺失与重构(论文)章雪(淮阴师范学院)

74.《乡土资源 润泽智慧:农村中学应用乡土资源进行生物教学实践的拓展》(著作)钱俊瑞、王书识(盱眙县教师发展管理中心)

75.《“戏趣作文”理论与实践》(著作)王珊(市人民小学)

76. 高中英语生态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胡德刚(盱眙县教师发展管理中心)

77.地方高校在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张文亚、仇桂且、汪倩倩、李继林、刘洪林、许东风、周青(淮阴工学院)

78.高职院校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张玲、候炜征(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79.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研究(论文)王佳利(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80.重构合乎审美教育规律的教学生态(论文)皇甫立同(江苏省淮阴中学)

81.做一个教书匠,错了吗?(论文)卜廷才(江苏省淮州中学)、时立顺(江苏省淮海中学)

82.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设计(论文)张召永(盱眙县第三中学)

83.学生个体经验:班队活动的逻辑起点(论文)骆殿兵(洪泽实验中学)

84.帮扶计生特殊家庭贵在“精准”(论文)胡茂新(盱眙县卫计委)

85.高职护生心理资本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周金莉(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86.深入发掘实验教学,提升物理教学效益(论文)华庆富(金湖县实验初中)

87.基于“我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宝玉挨打》课堂教学实录(论文)江家华(江苏省清浦中学)

88.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把握数学文化特质(论文)张超(市实验小学)

89.《畲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生命质量》(著作)马春林(淮阴师范学院)、刘志民(上海体育学院)

90.“四步”重读《何容何许人也》(论文)刘学飞(江苏省淮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