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类 | 政府文件/文化旅游、新闻出版 | 体裁分类 | 通报 | ||
索 引 号 | 014289810/2020-00112 | 发布机构 | 淮安市人民政府 | ||
文 号 | 淮政发〔2020〕14号 | 公开日期 | 2020-12-24 | ||
文 号 | 淮政发〔2020〕14号 | 公开日期 | 2020-12-24 | 失效日期 | |
名 称 | 市政府关于淮安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报 | ||||
关 键 词 | 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 通报 | ||||
内容概述 | 淮安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 | ||||
时效说明 |
淮政发〔2020〕1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2018年以来,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涌现出一批有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根据《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经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专家委员会认真评审,全市共有134项成果获奖,其中《江苏地方文化史·淮安卷》等15项成果获一等奖,《关于淮安美食产业发展研究》等30项成果获二等奖,《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及协同发展策略》等89项成果获三等奖,现予以通报。
希望获奖者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建设美丽、开放、创新、幸福淮安,谱写淮安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附件:淮安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
淮安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淮安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
(排名不分先后)
一等奖(15项)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创新研究 韩同友(淮阴师范学院)等
2.江苏地方文化史·淮安卷 顾建国 胡 健 张文华 杨 颖 吴士勇 朱继光 李德楠 陈年高 许芳红 蔡铁鹰(淮阴师范学院) 祁 宏 叶占鳌 金志庚(淮安区政协) 王旭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3.淮安构筑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发展策略研究 庞进亮(民建淮安市委)杨布克 毛永伟(淮安市现代物流学会)罗建峰(淮阴工学院)蒋 涛(淮安市邮政管理局)张金丽(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谢洪元(淮安市空港产业园) 万玉龙(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张 丽(淮安技师学院) 李丹青(民建淮安市委)
4.戴铜与幸福教育(教育家成长丛书) 戴 铜(淮安市教育局)
5.大卫·哈维的思想原像——空间批判与地理学想象 刘 丽(淮阴师范学院)
6.国有自然资源特许使用权研究 张牧遥(淮阴师范学院)
7.结构调整·比较优势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李 强(淮阴师范学院)
8.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建设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李德楠(淮阴师范学院)
9.中国古代诗歌注释学研究 周金标(淮阴师范学院)
10.图像与灵魂运动 谭善明(淮阴师范学院)
11.教育硕士培养体系创新研究 曹如军 王 钢(淮阴师范学院)
12.淮安发展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建设系列咨询报告 刘传明 任启龙 吉婷婷 周洪英 毛广雄 徐洪文(淮阴师范学院)
13.大企业与中国经济 史修松 刘 琼(淮阴工学院)
14.淮安市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华学成 许加明 佟 姗 仇桂且 史修松 刘海健(淮阴工学院)
15.淮安市挖掘利用红色资源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建议 蔡宗溢 夏青青 周利丽 刘 山(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二等奖(30项)
1.关于淮安美食产业发展研究 曾业桃 江 山 何延超 孙淮中 张天鄂 唐传奇 白凤贺 陈 争(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 淮扬菜集团)
2.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的金湖实践 嵇友胜 李长青 张 雷(中共淮安市委研究室)
3.展示“象征意义”的实践与思考 费香峰 孙甲林 华 贵 沙天石 白凤贺 刘 波(中共淮安市委党史工委办公室)
4.淮安改革开放40年图志 金德海(淮安市档案馆)
5.行政规定的法治逻辑与制度构建 张 浪(淮阴师范学院)
6.高校资助育人研究 胡元林(淮阴师范学院)
7.周恩来和谐理念与实践研究 杨成敏(淮阴师范学院)等
8.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代价值 展 伟(淮阴师范学院)
9.英国煤炭工业转型研究(1979-1992) 高麦爱(淮阴师范学院)
10.建设用地增量区域配置研究 孔 伟(淮阴师范学院)
11.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一项制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玉磊(淮阴师范学院)
12.徐渭书法研究(上、下) 贾砚农(淮阴师范学院)
13.民国时期佛教慈善公益研究 明成满(淮阴师范学院)
14.古代治水、开河与通漕的历史逻辑 吴士勇(淮阴师范学院)
15.淮安市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研究 张 强 王聪明 潘宏恩(淮阴师范学院)
16.近代女性报刊视阈中知识女性话语空间建构研究 姜卫玲(淮阴师范学院)
17.流动的老年:“老漂族”的形成机制与多重角色困境 许加明 华学成(淮阴工学院)
18.新时代依规治党的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 张 琴(淮阴工学院)
19.元代书法家群体与复古观念研究 程 渤(淮阴工学院)
20.从传统到现代:实物标符在标志设计中的转化应用研究 张光祥(淮阴工学院)
21.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下考虑智能家电分类的实时电价策略 朱红波(淮阴工学院) 高 岩(上海理工大学) 后 勇(北达科他州立大学) 王宗尧(淮阴工学院) 冯 雪(空军航空航天大学)
22.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迁——基于种养结合视角的再考察 孟祥海(淮阴师范学院) 周海川(国家信息中心) 杜丽永(淮阴师范学院) 沈贵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3.荀悦思想研究 张建会(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24.淮安市人口均衡发展研究 赵海林(淮阴师范学院) 孙邦贵 赵国强(淮安市卫生与健康委员会)
25.“一带一路”视域下淮扬菜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史红梅 韩 波(淮阴师范学院) 王雅倩(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管理办公室)
26.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孙全平(淮阴工学院) 韩同友(淮阴师范学院) 陆中会(淮阴工学院)
27.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庄小将(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8.建设文博馆群 传承运河文化 推进文旅融合——基于“运河之都”淮安的研究 朱鸿雁(淮安市社科研究室) 何 伟(淮阴师范学院) 朱 洁(淮安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
29.五种改革异化现象亟待治理 张一洲 刘东杰(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30.金湖县志(1986—2005) 金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金湖县地方志办公室)
三等奖(89项)
1.要素式审判办法之改进及其运用——提升民事庭审与文书制作效率的新思路滕 威(淮阴区人民法院)
2.公共管理主体与工具问题研究 刘东杰(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3.论民法典编纂中亲属法的立法价值取向——以亲属法百年变革进程为考量 冯 莉(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夏锦文(南京师范大学)
4.农地确权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侯继虎(淮阴工学院)
5.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论稿 周海生(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6.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性的迷失与重建 袁久红(东南大学) 吴耀国(淮阴工学院)
7.论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中国贡献——兼论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成 王新建 姜强强(淮阴师范学院)
8.农村宅基地财产权实现的法律创新 陈 明(淮阴工学院)
9.后迟滞型风险沟通及其精准治理 吴长剑 刘晓苏(淮阴师范学院)
10.文化自信的三维视角及其审视 顾建红 管爱花(淮阴师范学院)
11.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挑战与回应——社会组织参与的视角 金 华(淮阴师范学院)
12.新时代高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吉文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13.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基于品牌生态学视角 刘嘉毅(淮阴师范学院)
14.结建人防工程国家所有的比例原则审查 朱金东(淮阴师范学院)
15.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必然性——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视角 朱 洁(淮安市政协) 朱毅民(江苏省政协)
16.冷战后的美国对俄政策:从老布什到克林顿 郑 毅(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17.达标压力型体制:地方水环境河长制治理的运作逻辑研究 李 波(淮阴工学院) 于 水(南京农业大学)
18.挺起“崛起江淮”的交通脊梁——关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调研思考 江 山 曾业桃 程福康 华 贵 白凤贺(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
19.流通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绩效的关系研究 李晓慧(淮阴工学院)
20.关于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思考 卫 祥(淮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1.关于加快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郝道君(淮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龚晓琴 陈春晓 汪 垚 王小宝 唐 帆(中共淮安市委台湾事务办公室)
22.“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研究 章艳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23.空间视角下的交通运输与产业集聚——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董洪超(淮阴师范学院) 蒋伏心(南京师范大学) 路 璐(南京财经大学)
24.家庭期望、创业决策与新创企业成长:影响机制及实证研究 沙彦飞(淮阴工学院)
25.惩罚机制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演化博弈分析 杨 松(淮阴师范学院) 庄晋财(江苏大学) 王爱峰(淮阴师范学院)
26.智能时代的“企业新金融” 周凯歌(淮阴师范学院) 耿延超 朱建洲(海钜信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7.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及协同发展策略 曹玉华(淮阴师范学院) 夏永祥(苏州大学) 毛广雄 蔡安宁 刘传明(淮阴师范学院)
28.农田水利设施的粮食生产成本节约效应研究 李俊鹏(淮阴师范学院) 冯中朝(华中农业大学) 吴清华(武汉大学)
29.在合作中谋求发展——关于淮阴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与思考 周 凯 刘 欣(淮阴区委党校)
30.高等教育品质管理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及机制研究 陈 锐(淮阴工学院)
31.中国外汇储备市场风险测度——基于GARCH-EVT-COPULA模型的利率和汇率风险集成分析 朱孟楠(厦门大学) 段洪俊(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32.淮安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林 春 (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3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特征及趋势分析 张锦宗 朱瑜馨 周晓钟(淮阴师范学院)
34.隐藏的历史:岭南民间音乐传承人口述史 金世余(淮阴师范学院)
35.产品隐喻设计方法 赵艳梅(淮阴工学院)
36.金戈铁马:晚清以来苏州评话研究 解 军(淮阴工学院)
37.莫言小说叙事研究 姜 春(淮阴师范学院)
38.设计学视阈下淮安市博物馆藏陶瓷器物形态研究及应用 朱汇洋 张洪艳(淮阴工学院) 潘 新(淮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刘光亮(淮安市博物馆) 李天林 张维柱(淮阴工学院)
39.琅嬛琐屑:中国古代文房趣尚 侯荣荣 (淮阴师范学院)
40.现代涟水研究资料《涟水地名志》 王双华(涟水县文广电和旅游局)
41.《桃花扇》传播研究 单永军(淮阴师范学院)
42.西汉时期的漕运与水利关系浅析——从财政运作的视角分析 张 捷(淮阴师范学院)
43.淮安名人故居 政协淮安市淮安区委员会
44.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 葛志伟(淮阴师范学院)
45.网络玄幻小说的空间叙事与文化思维 胡影怡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哲声(苏州大学)
46.近代英籍亚东关税务司的情报活动与影响 梁忠翠(淮阴师范学院)
47.铁军文华——新四军中的文化人 卞 龙 常浩如(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
48.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魏 磊(淮阴师范学院)
49.淮扬菜菜名的英译 任 群 朱 明(淮阴师范学院)
50.论《史记》由“他”而“我”的写心之道 张学成(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51.江苏艺文志淮安卷 侯富芳(淮阴师范学院)
52.儿童假想伙伴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理论嬗变和实证研究历史回顾 林其羿(淮阴师范学院) 傅 宏 薛 艳(南京师范大学)
53.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研究 尹 达(淮阴师范学院)
54.都市再生:报纸之上海(1980-2003) 何顺民(淮阴师范学院)
55.时代足迹——档案淮安70年 马新文(淮安市档案馆)
56.关于完善企业职工退休审批政策的思考 王海涛 洪大伟(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会) 徐承光 朱 勇(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董伟红(淮安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谭洪荣(淮安市社会劳动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57.“唱游润童心”教育主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王其峰 杜小川(盱眙县实验小学) 陈标标(高邮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58.论中国文化符号在企业对外投资中的运用 侯 林(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周 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59.微教育视域下高职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卞月芳(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60.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历史轨迹与范式转向 闵 兢(淮阴工学院) 梁祖彬 陈丽云(香港大学) 徐永祥(华东理工大学)
61.我国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及医院获得性压疮现患率Meta分析 郭艳俠 梁 珣(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朱 文(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玉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朱慧芳 朱泽群(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62.乡村医生执业现状透析及建议——以淮安市洪泽区224名乡村医生为样本 杨步新 陈金来 张世勋(洪泽区人大常委会)
63.素质教育视角下的高师舞蹈教育研究 张 璨(淮阴师范学院)
64.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研究 吴少华 罗 冲 吴笑欢 安 倩 徐 波 韩运生 于永芳 吴清扬(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65.少年与自然植物篇(分册:水草书、野果记、陌上花、原上草) 韩开春(盱眙县融媒体中心)
66.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深度融合机制与方法 杨 帅(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67.教育类政府质量奖的理念内涵、方法原则与实践价值 朱守信(淮阴师范学院)
68.新媒体数字化舞蹈艺术导论 吕 寅(淮阴师范学院)
69.王艮《论语》诠释倾向论 李春强(淮阴工学院)
70.中美跨洋写作互动中同伴反馈类型的对比研究 裘莹莹 (淮阴工学院) 马广惠(南京师范大学) 游晓晔(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71.教师隐喻对高职青年教师角色塑造的意义 戴天娇(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陆 涓(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72.学前心理学视域下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何艳婷(淮阴工学院)
73.大学生小微企业创成实务 李 觐(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王国军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于正权(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74.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现状分析研究 滕 祥(淮阴师范学院)
75.政治仪式推进政治认同的逻辑与路径——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阅兵仪式的考察 杨 惠 戴海波(淮阴师范学院)
76.德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刘 畅(淮阴工学院)
77.乡村振兴战略下淮安农业科技服务路径探析——以淮安市农科院为例 曹凯歌 彭 杰 毛 佳 付佑胜 熊战之 王宏宝 陈富平 徐文静 周长勇 张 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78.乡村振兴背景下淮安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及机制研究 夏雁军 仇桂且 许 璟 崔 明 时正杰 景有荣 蔡熙文(淮阴工学院)
79.健康中国背景下淮安市社区康复现状及对策研究 孙小斐 陈世龙 任秋霞(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戴家媛(淮安市金氏丹中医门诊部) 邹 颖(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干益敏(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兆军 陆学阳(淮安市金氏丹中医门诊部)
80.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 花 群(中共洪泽区委宣传部) 李 伟(中共洪泽区委党校)
81.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系列调查研究 陈 辰(中共涟水县委组织部)
82.续写运河之都传奇 绘就崛起江淮华章——关于淮安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梁同景 王宇宙 沈 超(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 李 雨(中共金湖县委办公室)
83.关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刘志平(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
84.基于淮安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人才战略选择决策报告 陶 然 张 韵 刘 薇 高 捷 张夏晨 周晓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85.新形势下服务乡村振兴农业科研人才发展路径研究——以淮安市农科院为例王宏宝 彭 杰 陈富平 孙苏阳 汪国莲 章安康 周红军 孙玲玲 王礼伟 王 玮(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86.淮安区域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戴姝黎(淮安市博物馆)
87.减税降费对传统行业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对策——以淮安市中小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为例 尹 耀 马 翔(国家税务总局淮阴区税务局)
88.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淮阴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陈 熹(中共淮阴区委党校)
89.聚焦纺织行业发展 推进洪泽“产业强区”策略研究 周 明 胡世星 刘 学(洪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