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站内导航: 首页 > 信息公开
主题分类 提交市人大报告 体裁分类
索 引 号 014289810/2020-00024 发布机构 淮安市人民政府
文  号 公开日期 2020-03-12
文  号 公开日期 2020-03-12 失效日期
名  称 政府工作报告(八届人大四次会议)
关 键 词
内容概述
时效说明
政府工作报告(八届人大四次会议)


——2020年1月9日在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淮安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陈之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六稳”政策措施,围绕市委“6+1”部署,扎实推进“十件要事”,全力办好“十件实事”,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一些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工程、重大事项取得新突破: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建成通车,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圆了淮安人民的高铁梦,全长48公里的市区内环高架一次成环,标志着淮安进入了“双高”时代;淮河生态经济带首次省际联席会议和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在淮召开,建立了全面落实战略规划的体制机制;首条全货机航线正式开通,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央视中秋晚会成功举办,淮安迎来海内外瞩目的高光时刻,让人充分感受到“缘来淮安,十分精彩”;特别是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凝聚和振奋了民心士气。这些大事要事喜事,进一步强化了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基础支撑,淮安正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挑战,我们积极应对,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0亿元,同比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6.5%和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5%,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1户、创历史新高,首次获批省级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和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重大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新型城镇化、土地使用制度等九大类51项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县镇村一体化行政审批服务完成省级试点,政府采购全流程不见面交易系统列入全国观摩,完成省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中期评估,推进施河智教乐享小镇综合改革集成试点,综合医改得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肯定,入选全省唯一的全国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城市,圆满完成新一轮市县区机构改革。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新引进超亿元内资项目210个,其中超10亿元30个。新设外资项目130个,其中超亿美元15个。新增超千万美元台资项目数全省第二,实际到账台资位居全省前列。外贸出口实现正增长,外经营业额增长10%。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卫生健康、青商联盟和水利专业委员会,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式纳入全省南北共建园区考核,宁淮特别合作区启动建设,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正式运行,列席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满意率提升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下降10.4个百分点;优良天数265天,占比72.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整治城市黑臭水体29条,打造生态样本河道100条,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完成全市582户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状况调查信息采集。单位GDP能耗下降完成省定目标。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38870元和18500元,增幅均为8.5%。新增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2.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再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各项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区统筹,为12万人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得分全省第三,教育现代化监测成绩保持苏北领先。构建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房价总体稳定。
  ——政府作风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锤炼坚强党性,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扎实开展“中梗阻”专项治理,落实“六践行六严禁”举措,创新打造惠企直通车平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集中清理基层创建示范项目,切实为基层减负。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修订政府工作规则,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厉行勤俭节约,压降一般性行政支出10%。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管理和国有资本运作,加强审计监督,政务环境更加风清气正。
  一年来,我们紧盯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担当作为,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重抓有效投入,扎实推进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创新建立项目长制和督查考核推进机制,新开工超亿元项目367个、新竣工243个,同比分别增加116个和42个,其中新开工超10亿元项目39个、新竣工8个,分别增加14个和3个,再创历史新高。时代芯存一期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工业强基存储器一条龙示范企业”称号,天士力帝益药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今世缘酒业等3户企业入选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苏盐井神获评全国质量奖。保持外贸稳定,积极应对经贸摩擦,为对美出口重点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协调落实“苏贸贷”优惠贷款超1亿元。稳定发展预期,新增减税降费46.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惠及企业逾千户,开展法润民企行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接入金融机构33家、企业2万多户,制造业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2%和36.4%,浙商银行淮安分行开业,江苏银行淮安分行首家正式入驻市金融中心。加强用地保障,供应各类建设用地1.8万亩。提前完成洪泽区建设用地“双减量”试点任务,支持县区参与省域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探索建立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市域流转平台。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32亿元,增长4.5%。
  二是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粮食总产、单产双超历史,全年出栏生猪223.8万头,存栏68万头,总量趋于稳定。新增优良食味稻37万亩、高效设施园艺6.5万亩、稻虾综合种养50.4万亩,新培育规模休闲观光农业企业36户,创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积极推进“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目录,与淮安大米一同获批首届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举办第二届食博会,积极申创“美食之都”,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台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审批和招投标工作指导意见,用好用活省级专项资金、土地政策收益,新实施项目102个,涉及4.4万户,当年改善1.7万户住房条件,完成1410户省定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危房改造任务,金湖塔集等3个项目入选首批省级示范。投入30亿元实施六大类54项水利工程,新增高标准农田26.5万亩,建成农村公路536公里、桥梁100座,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村户厕2.4万座,新增公厕590座,建成污水处理管网170公里,新建和改造规划保留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4个,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理率100%,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95.3%。涟水、盱眙创成国家卫生县城,马坝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龟山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蒋坝入选省特色小城镇优秀案例,推进高沟镇扁担村等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正逐步形成。
  三是大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建成高铁东站一期工程及综合客运枢纽、淮安运河大桥等交通新地标,加快推进京沪高速扩容和省道348、420等干线公路工程。公共配套不断完善,市金融中心一期交付,民防馆、水利科普馆对外开放,市公共卫生中心一期全面完工,白马湖森林公园、西游记文化体验园和华强方特文化创意基地等重大文旅项目有序推进。优化提升37个体育公园、文化体育广场,贯通108公里健身步道,新建便民公园绿地11个,新增市区停车泊位3万个。市容市貌日益改善,开展高铁、内环高架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美化提升里运河沿线景观,古淮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新建雨污水管网264公里。新开工棚改住房1.5万套,提标改造老旧小区70个,完成40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建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7个,参与住建部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业务标准研究制订。实施主城区环卫市场化,在382个居民小区推行垃圾分类。淮安精品月季获北京世园会最高奖。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补齐公厕、护栏、盲道等设施短板,提升重点街区、车站广场等环境面貌,强化超限超载、渣土抛撒等专项整治,加强市容环境法治化治理,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四是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有效控制重大风险,强化专项督导,将全市隐性债务融资主体纳入平台管理,债务率逐年降低,全面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年度任务。积极防范重点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建立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对小贷公司等地方金融行业从业机构监管,排查整治“套路贷”“现金贷”等非法金融业务。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实施241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主城区禁放烟花爆竹得到广大市民积极响应,狠抓重点区域微环境整治和扬尘污染管控。创新“三长一体”管护机制,提速实施控源截污、城乡污水处理等工程,完成清安河沿线非法排口封堵,严格落实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设立洪泽湖流域环境资源法庭,推动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力度,关停退出化工企业35户。建立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全面整改落实中央环保专项督察“回头看”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交办问题。深化阳光扶贫,细化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剩余9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28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50%的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重点片区关键工程全面完成,51个农业产业富民项目建成运营,3个省重点帮扶县区提前一年达“摘帽”标准,与全省一道基本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五是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扩面提质公共服务,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扎实推进小区配建幼儿园、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整治、规范办学行为等专项工作,组织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创历史最好成绩。新创1所三级综合医院,完成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与南京等地组成跨区域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异地就医定点医院联网全覆盖。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第二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新增3处国家级、10处省级文保单位。《留守村长留守鹅》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本土创作电影《黄花塘往事》在全国上映。承办一批国际国内品牌体育赛事。新建10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实现5000名残疾人稳定就业,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不断深化社会治理,多元化社会共治格局进一步形成,“千村善治工程”试点建设基本完成。升级版技防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居民小区视频联网率82.6%,技防乡镇、技防村居建成达标率分别达100%和97.2%,数据赋能警务实战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积案攻坚,进京赴省非访数持续下降,阳光信访入选2019智慧江苏优秀案例,老兵调解、信访评议庭等经验在全国推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摧毁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8个,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31个,整治行业违法违规事项113项,得到中央督导组充分肯定,被选树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深刻汲取响水“3·21”特大事故教训,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省巡查反馈问题整改,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公示、专家诊断检查等五项制度,推广危险化学品企业“423”分类分级监管模式,全面推进化工企业、工贸行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8年双下降。持续开展食品安全“逢十行动”,促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规范提升5159户小餐饮店。全面完成宗教督查整改工作。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援疆、援藏工作扎实推进,与铁岭市交流合作不断深化。高质量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国家安全、机关事务管理、广播电视、供销、气象、地震、仲裁、档案、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淮部队、武警官兵和部省驻淮单位,向来淮投资的创业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淮安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够强,重特大项目支撑不足,企业竞争力、盈利能力整体不高;改革攻坚成果集成运用不够明显,发展的后劲动力有待增强;全面小康还有短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指标完成难度较大,各类风险矛盾隐患仍然较多,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够匹配;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一些长期困扰市场主体的堵点急需解决,少数干部不想为、不敢为、慢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政策落实和政务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将通过加快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今年工作,我们将突出高质量跨越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三条主题主线,抢抓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进入高铁时代、深化区域合作三大机遇,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重、优化生态环境要求高三大挑战,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稳投资与调结构、稳外贸与扩内需、稳预期与优环境、含金量与含绿量、促发展与保民生六个关系,力争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再创佳绩。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口径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空气和地表水质量完成省定任务。
  今年我们将滚动实施十件要事:一是持续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深化宁淮挂钩合作和淮昆协同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三是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段建设,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四是推动组建总部型淮河开发建设集团,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五是推进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六是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彰显生态文旅水城特色。七是持续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八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集成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不断优化。九是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建设,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体系。十是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围绕全年目标,着重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推进改革系统集成。强化创新第一动力、改革根本动力意识,着力奏响科技创新“协奏曲”,打好深化改革“组合拳”。
  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主体培育,落实科技体制改革“20条”,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发展推进机制,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户、市级以上企业“两站三中心”30个,科技进步贡献率57%。更加注重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推进创新载体升级,完善全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新建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推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等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中心落地见效,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0个。更加注重人才引领,新引进省“双创”人才项目10个以上、“淮上英才计划”项目30个,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鼓励驻淮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培养输送实用型人才,新增高技能人才1.2万人,新就业大学生2万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做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评估,探索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深入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广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功能片区规划、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试点经验,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扎实开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所有行政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服务功能,推广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强化重大政策落实审计跟踪,有效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动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力争光大银行淮安分行年内开业;健全融资担保风险共担机制,切实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进服务标准化,深入贯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实行清单管理、限时办结,让一网通办、一窗受理、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等成为政务服务的标配,加快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进审批规范化,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突出抓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集成改革,实现全过程协同办理、全事项网上审批,确保审批时限控制在100个工作日以内。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行一窗办理,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推进监管法治化,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方位开展事中事后嵌入式监管;积极创建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推进评估社会化,巩固提升营商环境直通车惠企服务模式,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开发城市综合服务APP“缘来淮安”等移动应用。
  (二)坚持区域协调,厚植全方位开放新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加快跨区域开放合作,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拓展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空间。
  主动对接重大战略实施。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制定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行动方案,全力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鼓励重点企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出口占比提升至30%。发挥牵头城市作用,联合淮河沿线城市积极推进沿淮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同步实施二级航道项目,争取入海水道先导段开工。深化宁淮合作,促进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宁淮特别合作区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持续实施重特大项目攻坚突破。更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帮办服务效率,强化现场督查推进和专项审计调查,确保220个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800亿元,新开工今世缘智能包装及物流、正大清江制药新厂区、逸臣钢管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300个,新竣工富强新材料、立创电子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200个。探索创新招商方式,注重优化投资结构,着力引进旗舰型、科技型、税源型项目,新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力争超50亿元、百亿元产业项目有新突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实现正增长,其中制造业项目利用外资占比40%以上,新设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0个。严把项目质态关,加强项目研判和甄别,坚决防止虚报投资、过分依赖贷款融资和垫资,以及过多占用环境资源。
  促进外贸稳中提质。积极应对经贸摩擦,动态跟踪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及相关行业,引导企业用好外贸政策和信保工具,多元化开拓市场。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升级,提高一般贸易占比,培育出口品牌和基地,支持先进设备、原材料和大宗产品进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实施工业企业国际化经营行动计划,培育进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新增长点企业各120户以上。
  扎实推动台资高地“二次创业”。强化政策集成,全面落实中央“31条”“26条”和省市各项惠台政策,加快复制推广先行先试地区经验,完善服务台商台企联动机制,实体化运作台胞台企服务中心。加强区域协同,发挥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载体作用,全面推动与昆山台资经济协同发展,鼓励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与台湾重点园区、行业协会等加强合作,打造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高地。推动项目集聚,精心办好台商论坛、台湾·淮安周、淮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周等活动,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建链强链补链,打造1-2条完整产业链条,全年新批及增资台资项目30个以上。深化民间交往,积极开展“十百千”行动,加快台湾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引进,推行台湾相关执业资格采认,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淮创新创业。
  (三)坚持转型升级,增强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做强主导产业。制定“三新一特”产业差别化扶持政策,力争四大主导产业占比46%以上。发展集成电路和应用电子产业集群,打造特色“智芯小镇”,支持时代芯存规模化量产,争取庆鼎精密电子开票销售突破百亿元。推动敏安电动汽车加强市场开拓、加快量产步伐,促进比亚迪专用车、骏盛新能源、跃马轮毂等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以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为契机,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停产整改57户、整治提升87户,苏淮高新区高标准建设国内一流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将西南化工区搬迁纳入危化行业专项治理。着力提升食品产业结构,加快实施今世缘技改、百斯特食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启动创建国家级食品产业园,办好第三届食博会。
  培优骨干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强,全年工业技改投入增长9%,力争销售超亿元企业350户以上、超10亿元企业3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增长6.5%以上,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50户、市级以上小巨人企业1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强化信息化应用示范引导,积极引进5G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0户,15户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新增培育省星级上云企业50户;搭建全市质量信息大数据平台,支持盐化凹土新材料等行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提升集约水平。全面推行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等指标对企业进行分级评价,推动低效高耗企业有序出清。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落实项目30个。推进百户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提升,新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户,加快压减水泥、焦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完成省定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启动全市开发园区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复制推广自贸区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推行开发区区域评估。
  (四)坚持彰显特色,打造现代服务业新高地。积极拥抱高铁时代,充分挖掘禀赋、厚植优势,促进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大力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加快品牌创建步伐,强化智慧旅游建设,争取1-2个县区新创成国家或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唱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生态旅游品牌,彰显“看河看湖看湿地,品虾品蟹品美食”淮安特色。打造精品旅游项目,争取新引进华强方特其他旗舰型项目,推动西游乐园部分试运营,建成水上森林温泉酒店等高等级旅游度假酒店,白马湖生态旅游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针对体验式旅游新偏好,提升改造御码头美食街、河下古镇等旅游特色街区,扶持恢复一批老字号特色商铺,吸引游客“打卡”体验。塑造乡村旅游特色,实施强村富民金种子培育工程,举办首届淮河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嘉年华,打造金湖荷韵小镇等一批风情特色小镇,形成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
  创意发展新兴消费业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项目,规划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建成农业大数据平台,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增值应用联合创新,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开拓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教育医疗等新业态。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夜间经济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鼓励重点街区及商业机构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强化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服务和管理。积极发展时尚产业,针对不同群体时尚消费需求,布局一批特色餐厅、口袋公园、文化体育场馆,打造融合文化、创意、消费等元素的休闲空间,提高城市时尚气质和活力指数。
  加快推进物流枢纽建设。以航空、高铁、内河航运三大枢纽为支撑,着力打造东部沿海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围绕与徐州、连云港形成陆海空互为支撑的“金三角”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航空货运枢纽,力争新增1-2条全货机航线,加快实施省道327等机场集疏运道路。开展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可行性研究,积极探索航空高铁联运新模式,加快建设辐射苏北、联通全国的高铁快运分拨中心。强化内河中转联运,推进现有港口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改造,加强与连云港、太仓、南京等枢纽港口协作,进一步提升中转联运能力。加快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谋划发展金融交易结算等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五)坚持包容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以人为本,彰显生态文旅水城特色,加快建设包容性宜居城市,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承载能力。
  提升功能片区品质。投入726亿元、实施523个重点项目,进一步增强城市能级。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升古城空间形态、彰显风貌特色,推进恩来干部学院周边整治。高起点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段,编制完成大运河文化带传承保护利用实施规划,精心策划山阳湖片区保护开发,加快打造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区,启动中国水工科技馆建设前期工作,全线推进京杭运河淮安段景观提升改造、文旅设施建设、河道治理管护、沿线环境整治,积极创建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力争成为首批试点示范城市。高标准建设商务中心、学校等配套设施,增强高铁商务区多元复合功能。加快建设金融中心二期及风情街,提升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发展质态。
  打造宜业宜居环境。全面提升清安河、萧湖等沿岸景观,构建里运河、古淮河等绿色廊道,增建改造一批特色游园。启动北京路水厂、四季青污水处理厂搬迁,继续实施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加快城镇雨污分流和管网建设,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二期、污泥焚烧处置项目,大力推进城市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精准调控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加快低效用地功能更新,新开工棚改住房1.5万套,提升整治老旧小区70个,有序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探索试点“未来社区”建设,打造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全力冲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健全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机制,颁布实施《淮安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完善“门前五包”制度,强化执法管理,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深入开展文明行为“十不准”公益宣传和治理力度,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健全综合交通体系。编制城市综合交通、机场集疏运体系、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及空间规划。全面推进宁淮城际铁路建设,全线贯通连淮扬镇铁路,开展沂淮铁路前期工作。实施涟水机场航站楼扩建改造,推进机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建成金湖通用机场。加快涟水新港作业区二期工程、黄码港建设。扩建京沪高速淮安段,建成省道348洪泽段、淮安区段,开工建设省道264淮安区段,推进长深高速、环洪泽湖大道建设前期工作,全线贯通滨河大道。新增市区停车泊位1万个。有序推进信号灯、公交站台等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六)坚持综合施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资源统筹配置,提升产业质效,优化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奋力谱写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淮安篇章。
  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品牌引领市场、基地保障生产、园区提升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三特”农业。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推广“淮味千年+”模式,实体展销平台发展到20家以上,“淮味千年”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新增食味稻20万亩、设施农业6万亩,稻虾综合种养突破100万亩。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推动淮阴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提质发展,加快25个市级以上园区提档升级,新开工超3000万元农业重点项目100个以上,新培育销售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10个。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生产供应工作,稳定市场供给能力。
  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加快农房改善工作,统筹抓好90个在建项目,实施100个新建改造项目,改善2.15万户群众居住条件。在规划保留提升村庄开展“四治理、四提升”,完成特色田园乡村市级试点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桥梁30座。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大力推进农村河道清淤疏浚、黑臭水体整治。巩固深化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合理配建公厕,按标准新建户厕1.8万座,推动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推进镇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60%以上,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90%。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提升保洁作业体系覆盖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5%和85%。
  提升乡村文明善治水平。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学习“枫桥经验”,推广网格化社区治理模式,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建立非诉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积极打造无黑无案无讼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扎实推进文明镇村建设,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不断巩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继续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扶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强化基础支撑。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现镇、街道文化体育广场全覆盖。
  (七)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让全市人民共享绿色福利。
  健全市域生态空间体系。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治理,推动林地、绿地、湿地共建,绿化、美化、文化融合,加快形成“环湖生态圈、沿河生态带、湿地生态核”格局。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打造更多集景观、生态和经济于一体的环湖、沿河绿色走廊。全面深化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加快推进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等退圩还湖工程。组织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开展相关立法调研,力争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争取通过4年努力,加入国际湿地城市行列。严把项目准入门槛,调优调绿产业结构,构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全域生态经济体系。
  切实提升污染防治成效。督查督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限期办结销号。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和预警机制,强化各类污染系统治理,确保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上升。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金湖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等29个重点治水项目,加快黑臭水体治理提标改造,实施水源地保护、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河湖清淤、控源截污等工程,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排放,削减入河入湖污染物总量,确保断面稳定达标。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启动季桥化工园区土壤修复工程,深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转运、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
  落实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监管责任清单,严格落实环保约谈、区域限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进一步压实环保责任。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能源消耗有偿交易,完善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探索建立绿色信贷、债券、税收、电力、采购等激励性政策,充分激发各类主体治污减排的内在动力。发挥污染防治综合监督平台作用,健全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公益保护、失信联合惩戒等机制,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八)坚持民生优先,实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持之以恒做好民生工作,将一个个家庭的“小幸福”联结成社会的“大和谐”。
  提高就业增收水平。实施“创富淮安”三年计划,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强化兜底就业保障,鼓励大学生和返乡人员就业创业,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深化运用阳光扶贫升级版,加快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完成重点片区和黄花塘革命老区关键性工程建设,促进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村稳定增收。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健全防返贫长效机制,保持攻坚期内支持政策稳定,开展扶贫专项审计,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不断完善保障体系。推动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扩面征缴。巩固城乡低保提标并轨成果,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推进温情社会救助改革,提高困境儿童和残疾人补贴标准。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合并实施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推进基本医保市级统筹,深化支付方式、药品耗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等领域改革。加快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为600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巩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果,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水平,促进民办学校健康规范发展,完善教师补充更新机制,实施75个教育建设项目,提升30所学校教学装备水平。组建中高职校协作联盟,促进淮安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引进著名高校来淮设立独立学院和兴办附属中学。深化健康淮安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做实紧密型医联体,打造市一院急诊中心,建设6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院前急救体系,加强卫生综合监管执法。加快建设市新广电中心,提升县区文化“三馆”建设水平,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举办第三届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继续办好品牌体育赛事,打造具有自主IP的特色体育项目,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扎实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积极申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持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深化扫黑除恶标杆市建设,推动德治法治自治融合发展,建强排查交办联动机制。实施大数据智能化警务战略,全面完成升级版技防城建设,完善“一核四基多元”智慧政法建设架构,加快大数据合成研判作战中心建设,强化犯罪打击、矛盾化解和源头防控,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年活动,推进七五普法,争创国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全面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透明食安”模式扩点连线成面,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统筹推进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深化军地融合发展,创成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以接受国务院安全生产督导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年活动,切实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不断夯实本质安全基础。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高标准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大幅压减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构建大应急管理格局,完善应急保障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切实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各位代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将实施更新改造城乡居民生活服务设施,持续提档升级农村公路,治理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创设“月季小筑”城市文明微客厅,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完善高血压及糖尿病人群用药保障,开展济困助残关爱行动,提高城乡群众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等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解决结构性民生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进一步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守初心,永续奋斗。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来。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真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始终保持赶考的心态,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
  牢记使命,高效服务。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作为,坚持心无旁骛谋发展,扑下身子抓落实,真正以有为敢为善为刷出干部更多的“存在感”。敢于直面困难、负重拼搏,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短板、社会安全稳定的隐患、深化改革的难关,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善于开拓创新、提升效能,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坚决整治“中梗阻”现象,旗帜鲜明为企业“站台”,坚持项目不论大小、投资不论内外、产业不论新兴与传统、企业家不论外来与本土,做到一视同仁,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
  尊崇法治,科学施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坚决整治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忠诚担当,永葆本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审计监督,坚决筑牢防线、严守底线、远离红线。倡导厉行节约,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支出,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约管理。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带头精简会议、压减文件,规范检查督查和材料报送,让干部集中精力抓落实。
  各位代表,初心铸就伟业,使命引领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咬定目标、创新实干,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6+1”部署:市第七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作出的工作部署。“6”即扎实抓好六件大事:一是以更高站位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二是以更快步伐推动“一区两带”建设落地落实;三是以更足准备迎接高铁建成通车;四是以更大力度实施“158”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五是以更实举措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六是以更多成果展现乡村振兴。“1”即深入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
  2、“六践行六严禁”:践行简政放权,打造高效政务环境;践行公正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践行扶企惠企,降低投资贸易成本;践行法治护航,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践行勤政廉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践行优质服务,放大101%品牌效应;严禁言而无信,新官不理旧账;严禁政策悬空,落实变形走样;严禁办事繁琐,机械执行规定;严禁差别对待,损害市场公平;严禁巧立名目,侵害企业利益;严禁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
  3、“苏贸贷”: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联合推出的一项融资政策,旨在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与政府引导资金有机结合,在信保保单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融资安全度,推动银行为外贸企业提供低门槛、低利率、快速简捷的融资支持。
  4、“双减量”:建设用地近期减增量、远期减总量。
  5、“三长一体”管护机制: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责任一体化,河湖的河长、湖长、断面长由同一位市领导担任。
  6、“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7、“逢十行动”:每月10、20、30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网民代表,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随机检查,同时媒体全程跟踪直播。
  8、“两站三中心”:“两站”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三中心”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
  9、供给侧小镇经济:2016年,国家发改委启动实施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千企千镇工程”,提出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有效对接新消费新需求,增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10、“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11、“三权分置”: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12、台资高地“二次创业”:立足现有基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要任务,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工作载体,以竞争优势再造为重要内容,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环境优化为制度保障,加快实现发展方式从以数量增长为主向质效共同提升转变、产业形态从加快集聚向融合发展转变、竞争优势从政策优惠向综合服务转变“三大转变”,努力将淮安台资集聚区建设成为在全国、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台资新高地。
  13、“十百千”行动:吸引台湾人才汇聚淮安,形成十名重点项目牵头引航人、百名博士高校任教创业、千名人才就业创业的“十百千”局面。
  14、“三新一特”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盐化凹土新材料和食品产业。
  15、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
  16、未来社区: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围绕社区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17、“十不准”:不准乱丢垃圾、乱泼污水、随地吐痰;不准遛狗不牵绳、放任宠物乱排泄粪便;不准在等候服务时争抢、插队;不准在禁烟场所吸烟;不准闯红灯、走反道,随意横穿道路、翻越护栏;不准开车随意变道、抢道,向车窗外扔东西,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不准机动车、非机动车(含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不准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粗言秽语、争吵争斗;不准在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乱涂乱画,随意张贴、散发小广告;不准噪音扰民。
  18、“三特”农业: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
  19、“四治理、四提升”: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提升村容村貌、村庄规划设计水平、传统村落保护水平、建设和管护水平。
  20、“透明食安”: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构建政府搭台、企业主演、全民参与、透明共治的“食品安全+互联网”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