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区创新“134”举措探索访调对接新路径

时间:2019-01-04

  "枫桥经验"推广以来,清江浦区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矛调经验,创新推出"134"工作机制。即建立一套联动网格,通过"调解+答复"、"调解+复查"、"调解+复核"的"3+"访调对接新模式,大力发挥自查自办、移送协办、分流交办、上下共办的"四办"功能,最终实现矛盾纠纷一件不上交。
  一、标配对接点位,建立一套网格。建立以区访调对接工作室为总控,辖区内16个乡镇(街道)访调对接工作室为基本格的访调对接联动网络。其中总控配设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从业人员等组成的专业调解团队,各基本格依托已经步入轨道的"公调对接"工作室,普遍配设具有丰富基层调解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和具有一定法律基础的年轻同志,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良好格局。
  二、完善对接机制,实施"3+"程序。将人民调解元素融入到三级信访的每一级程序中,在答复、复查、复核三级信访程序分别作出书面回复之前,导入人民调解环节,形成"3+"机制。对属于人民调解范畴的信访纠纷及时调解,若调解不成,由基层格向总控汇报情况,联动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于信访程序初级。已进入二级复查程序的信访问题,于复查前接受同级信访部门移送,再依规进行调解。对进入终极复核程序的信访问题,于复核前由总控属地交办访调对接室,派专人监督指导,减少终极复核量,全力将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辖区内。11月份,某轻型飞机场工程工地工人仲某、钱某因项目公司拖欠工资至区信访局反映问题,经区访调对接工作室调查后,认为属于可以人民调解介入的信访案件,在答复之前就经当事人同意导入人民调解程序。后因调解员做双方工作,及时化解了矛盾并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解决了双方的矛盾,将矛盾化解在信访答复程序之前,矛盾就地化解。
  三、巩固对接阵线,发挥"四办"功能。基层一线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现自查自办;信访部门移送的案件,凡属于人民调解范畴的,全力配合信访部门协调联办;总控对接室按属地原则将各类信访案件分流到基层对接室,由基层对接室开展调解,实施分流交办;重大信访积案难案,积极协调联动,实现上下共办,并由总控室视案情进行跟踪指导,派专人督办。通过全方位的联动机制,将聚集在信访部门的"集市"信访问题分散到各相关访调对接工作室,由调解员进行点位化解,努力在当级解决信访问题。7月25日上午,其夫妻二人驾车送孩子去市区某院就诊,因医院大门按有关部门要求封闭,不让车辆进入,致使孩子因延误救治时间身亡,遂要求医院停车场管理公司赔偿。调解室会同有关部门数次调处无果,当事人扬言上访且有影响治安的言行及举动。清江派出所访调对接室将情况上报总控,总控迅速派调解员介入,通过细致了解并查看监控影像,发现孩子在送医途中已经病危,医生接诊时已无生命体征,但医院大门作为救治群众的生命通道,不能随意关闭。经调解,达成由停车公司给予对方2万元的一次性补偿这一双方满意的结果结案。
  自访调对接"134"举措实施以来,通过自查自办、移送协办、分流交办、上下共办的"四办"机制,使矛盾联调、信息联通、工作联动、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在化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区街(乡)两级访调对接工作室参与接待信访案件110余件,接待群众243人次,成功在访前化解矛盾106件,均已按调解协议履行,无一件反弹、激化或重复信访,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访项不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