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1 来源: 浏览次数:次
2015年,淮安市牢牢把握"上水平之年"工作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各项工作,总体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趋好、质态提升"的良好态势。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
一、GDP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总量突破2700亿
初步核算,2015年,淮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5.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3%,较前三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307.67亿元,增长3.6%,二产增加值1176.66亿元,增长10.9%,三产增加值1260.76亿元,增长11.3%。
(二)三产占比首次超二产
2015年,淮安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速快于二产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1.7:44.2:44.1调整为11.2:42.9:45.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高过第二产业,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成功转型。
(三)服务业发展质态良好
从全年各季度核算情况看,金融业保持快速增长,各季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5%-16%之间。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增速逐季加快,全年增长21.3%,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增速较缓,三个行业各季度增速均保持在6%-9%之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较缓,全年仅增长5.3%,低于第三产业6个百分点。
二、GDP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农林牧渔业缓增
201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3.39亿元,增速为3.6%,比一季度提高了0.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持续拉动
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85.66亿元,增长10.9%,拉动全市GDP增长4.5个百分点。2015年以来,工业经济持续稳增,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较快,各月累计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1.3%以上。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72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4+2"优势特色产业加速集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了58%。
(三)其他服务业较快发展
其他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升了1.8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全年增长21.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分别高于第三产业增速9.8和0.2个百分点。与前三季度相比,增速分别提升了2.7和0.2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业逐渐升温
全市房地产销售市场持续升温。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9%,6月份起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全年达到了14.6%。
(五)贸易行业平稳缓增
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逐季提升,由一季度11.5%增长到全年的16.6%;住宿业营业额增长速度由一季度的11.7%增长到全年的14.8%;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和餐饮业营业额各季增长速度小幅波动,全年达到15.7%和18.2%。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压力
(一)工业运行压力尚存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5%,与上半年、前三季度持平,但较2014年全年仍回落1.4个百分点。2015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逐月回落,从一季度的96.1%降到95.3%。工业价格指数的下跌,影响工业现价增加值,从而影响GDP总量。
受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总体不旺和资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未来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压力依然会很大。
(二)交通业增速较缓
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1.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7%,与上年持平。用于核算该行业增加值的基础性指标,公路、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全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各季均低于5%,导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速在三产中最低。
(三)建筑业呈现下滑
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现价增速逐季回落。4个季度累计建筑业增加值现价增速分别为8.4%、6.9%、6.7%和4.6%,增幅下降趋势明显。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91.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