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开展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将乡村建设落到实处

时间:2019-02-21

  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离开产业谈乡村振兴,一切都是"空谈",必须在"产业体系"建设上不断有新突破。基于此,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4+1"产业"升级版"、发展"三特"农业。

  严格"淮安大米"全程标准化规程应用实施,将优质食味稻标准化高品质"产出来"。保持南粳、淮稻系列等品种核心区面积在200万亩,到2020年,稻虾米面积达80万亩;精选加工设备精良、市场信誉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米加工企业,开展稻米冷链储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将稻米产业切实转化成稻米产品,解决"稻强米弱"难题。

  对标省级园艺作物建设,通过改善提升日光能大棚、有机肥替代、滴喷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设施,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每年建设1个省级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园、5个左右的蔬菜标准化示范园,推动输出更多绿色精品蔬菜。依托紫山、淮香等龙头企业,重点突破食用菌新兴产业,到2020年将年产量由当前不足10万吨扩大到25万吨。

  坚持虾蟹主导特种绿色水产,强化与水产大院大所的合作,力求在小龙虾育种上有新进展、虾蟹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上有新路径、虾稻综合种养上有新思路,到2020年绿色健康虾蟹养殖面积不低于6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0万亩,实现生态虾"按只卖",集肥、大、香、鲜、甜五大品质于一身的螃蟹"市场俏"。

  不搞大拆大建,就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成一批稻主题、菜主题、渔主题、花主题等农业主题公园,不求"高大上",只求有特色、生态宜人、简约大方,达到"养眼、养胃、养肺、养脑、养心"目的,让游客去一次就能留一宿、吃一餐,再回头看一次;并下功夫串点成线、结线成面,到2020年推出市域精品乡村游线路20条,争创省和国家精品游线路各5条,特色生态休闲产值达20亿元以上,成为农业经济、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