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专题专栏 政策措施

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淮安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1-16

  淮政发〔2018〕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50号)和《省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8〕98号),深化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加快我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决策部署,以促进工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推动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淮安市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企业与项目,建设若干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形成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显著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培育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新增100家市级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企业,打造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到2020年全面完成我市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50%规上工业企业上云,创建省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上云”企业50家、20家与5家。大中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全市20家以上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培育2家技术和模式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计划到2020年,培训200名重点企业负责人、CIO和专业技术人员。到2025年,覆盖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形成3-4个在省内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规上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超过80%,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规模推广应用。

  三、重点任务

  (一)夯实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

  1.推动企业内外基础网络建设。围绕工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需求,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和配套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速率、降低资费水平,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供网络支撑。在盐化凹土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率先推动建设和完善企业IT/OT网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基于IPv6的改造升级,结合有线网络,科学部署和应用无线网络,支撑工业生产全流程的网络覆盖和信息采集。推进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高带宽专线服务,在我市重点县区和工业园区建设G级网络出口带宽,推进企业利用5G、IPv6、边缘计算、窄带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施内外网络改造提升。(市经信委、市通管办、市发改委,首位为牵头单位,下同)

  2.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本地工业企业依托现有互联网域名系统及物联网标识系统进行升级,利用标识实现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间精准对接,以及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商,提供面向工业的标识注册、解析、查询、认证等服务能力。(市经信委、市通管办、市发改委)

  (二)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3.大力发展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我市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制造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完善智能传感器、智能网关、工业控制系统等基础设施,创新单元级、系统级、平台级信息物理系统(CPS)应用,构建数据采集互联体系和数据中心,实现海量数据的全面采集、实时处理和云端汇聚;加快企业内部计算机辅助(CAX)、过程控制(PCS)、制造执行(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应用的综合集成和云化改造迁移,支撑企业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鼓励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基于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开展大数据建模分析、通用应用支撑能力建设,支撑企业生产运营优化和工业APP开发。(市经信委、市通管办)

  4.培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特色平台。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县域特色经济,以行业龙头、重点行业协会、商会等为主要依托,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集群的行业级平台标杆,促进企业互联、数据整合、资源共享、产业协同。以井神盐化为龙头在盐化凹土新材料行业重点围绕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和成本控制,构建企业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工作流集成平台,以生产实时数据和经营管理数据为核心,形成预测可控的智能生产体系。以德淮半导体为龙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重点加强上下游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比较完整的配套供给。以和兴汽车为龙头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突出全生命周期数据收集与分析,推动建设新能源汽车专业化数据运营管理平台,打造我市智能汽车运营平台。以今世缘等食品行业重点企业为主,突出建立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和推广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实施食品生产、流通及餐饮服务的信息追溯管理。以红光仪表为龙头在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突出设备联网和服务转型,加强远程监控、诊断、自学习和运维能力,提供基于数据的增值服务,推动建设我市智能装备全生命健康大数据平台。纺织服装行业重点实现MES、ERP、PLM等系统互联互通,搭建用户参与的设计界面,实现对个性化需求的敏捷响应和快速交付,推动建设服装企业生产服务平台。(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食药监局)

  5.引进培育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动省内外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我市布局,发展多层次、系统化平台体系,强化平台企业、制造企业、通信运营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第三方开发者的跨界合作,提供基于云的端到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平台企业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建设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云基础设施和工业PaaS平台,提供基于工业知识机理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开放的应用开发环境,支持知识固化、积累、复用和海量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形成集体开发、合作创新、对等评估的开发机制。鼓励不同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合作、成果分享,支持行业级平台向综合性平台转化。鼓励优势行业重点企业与平台企业合作建设工业PaaS平台,开发基于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专业软件库、应用模型库、专家知识库和工业微服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积极打造本土工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融合、产供销一体的营销新体系。(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三)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

  6.培育工业APP。加快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发展,推动将物理世界的工业机理转化为数字世界的算法和模型,封装为工业微服务和APP供开发者调用二次开发,开发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实现工业知识、技能模块化封装,形成一批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和复用的工业APP。挖掘和培养创新团队和创新产品,大力推进工业APP示范应用。(市经信委、市商务局)

  7.实施“企业上云”计划。鼓励企业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降低智能化改造成本,支持工业企业、软件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快传统工业设计软件、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等软件云化改造,实现云端部署、集成与应用。支持大型企业在实现内部工业数据集成互通基础上,发展生产经营优化、网络远程服务、网络协同制造、产品追溯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专业知识、设计创意、制造能力,开展供需对接、集成供应链、产业电商、众包众筹等创新应用服务。推进企业电子商务上云,加强企业营销门户建设运营,引导企业工作流程数字化,强化企业内外部数据融合,实现大数据助力生产制造水平提升。(市经信委、市商务局)

  8.打造行业标杆示范。支持井神盐化、今世缘、淮钢特钢、天士力制药、德淮半导体、和兴汽车等制造业龙头企业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加强工业互联网在企业内外部的应用,强化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能力、数据集成应用能力,建设企业级平台和行业性平台,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转型等制造业新模式,形成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通用解决方案。(市经信委)

  (四)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9.提升安全监管水平。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督导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加大工控安全投入,积极开展防护能力评估,提升数据收集、存储、处理、转移、删除等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建立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目录清单,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试点示范工作,提升工业企业风险排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技术支撑能力。(市经信委、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

  10.强化安全宣传培训,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加大对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力度;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及时通报上级部门发布的各类漏洞隐患、风险监测等信息。定期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按照要求,落实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服务商“白名单”服务机制。(市经信委、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

  (五)加强产业支撑

  11.强化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攻关、平台构建和人才培养。推进重点软件企业转型发展,对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转型成效突出的软件企业,宣传推广转型经验。大力发展工业大数据、工业APP、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仿真等工业软件。推进工业互联网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我市重点电子信息企业加强工业互联网芯片、传感器、远程数据采集模块、智能测控模块、智能联网装备等核心硬件产品的技术研发。(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六)完善生态体系

  12.构建创新服务体系。围绕盐化凹土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鼓励企业探索推广离散型、流程型、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模式。建设工业互联网研发和产业化“双创”服务平台,开展技术咨询、知识产权分析和交易、投融资、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依托我市产业特色及基础优势的区县,推进智慧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智能化服务体系,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努力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13.打造应用服务体系。打造我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推动平台商、服务商与制造企业精准对接,加快面向工业具体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落地实施。依托平台商、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产业政策信息、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产业大数据信息,以及专业咨询、线上线下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支持引进培育一批关键软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商、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形成一批工业数据分析软件与系统、工业智能软件和解决方案。(市经信委、市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立市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市长任工作组组长,市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通管办、公安局、工商局、商务局、食药监局、科技局、安监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作为工作组成员,统筹谋划重大工作,协调任务安排。强化市县联动,形成推进合力。加强工业互联网发展与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其他相关项目建设的工作协同,以及数据互联互通。成立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组,对工业互联网重大决策、政策实施提供咨询评估。建立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开展工业互联网政策实施效果的定期测评和政策动态调整。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扶持政策,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市经信委、各县区政府)

  (二)强化扶持配套

  加大我市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上云”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示范项目支持力度,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符合省级星级上云企业标准以及认定为国家和省示范试点的企业给予金额不等的奖励。引导提升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围绕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应用推广,产业生态创新发展等关键环节,强化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不断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项目的精准扶持。(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三)营造良好环境

  完善协同推进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处理、反馈的有效渠道,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系统对接,提升工业互联网协同管理能力。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产业组织,推动产业各方联合开展技术、标准、应用研发以及投融资对接、合作交流等活动。加强制造企业与省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引进省内外优质企业落户淮安,积极吸引工业互联网最新科技成果来淮转化、“双创”团队来淮创新创业。(市经信委、市商务局)

  (四)强化人才培育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壮大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定期开展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活动,加大工业互联网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实干型和应用型人才,举办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开发者大会、应用创新竞赛等活动。促进不同领域企业深入开放合作,加快形成一批技术上“软、硬”兼通的工业互联网高层次人才队伍。(市经信委、市人才办、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淮安市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