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专题专栏 幸福淮安
家的梁柱——父亲的为人之道
时间:2018-03-27   

  谈到父母,我们姐妹总是在疼惜之余心生敬意。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一生都是为人正直,勤劳俭朴,在当地深受邻里的敬重。
  我的父亲,天性秉直,待人诚恳,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要厚道,不贪图不义,有责任担当,对待朋友要仗义。
  我的爷爷年轻时家中开了小卖铺,自己是小卖铺的老板,因为家中排行老二,老一辈都称他为"二老板"。其实后来知道这个"老板"还有另一层意思,因为家教严谨,为人正直,还有做事古板之意。这一称谓说起来还有家风传承的意味。到父亲这一代,仍然家训严谨,父亲做人做事都严格遵循气清风正的原则,所以,在当地也渐渐地以"古板"著称,因为不苟言笑,在家中又是排行老二,还因接替爷爷的行当,做起集体商店的经理,因此"二老板"一词自然地从爷爷处被父亲连同事业一并接班取代。
  父亲读书不算多,只是初中毕业,一生中对我们姐弟没有多少深奥的道理说教。但是,说起父亲的"古板"有一些小事我仍然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其一,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小时候我们姐弟就在父亲为子孝顺的影响下成长。因为工作在集体商店,80年代,在计划经济主导的大背景下,生意很忙,但是父亲不会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对家庭的照顾。尤其是对待爷爷奶奶,虽然年纪轻轻就被大伯分家出来,不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隔着一条街,父亲每天看望一次,从不间断。而且,隔三差五都会带上我们姐妹,顺带着给爷爷奶奶带上喜欢的点心等等,陪着老人说话,每次都要爷爷奶奶催着我们离去。每年过年,一大早,就将我们从床上叫起来,匆匆吃了早饭,就齐家矩阵前去爷爷奶奶住处拜年磕头,风雪无阻,虽然我们一群小孩子那时只关注着从爷爷奶奶手中递过来的崭新毛票,其实后来才知道那些钱都是父亲前几天就为爷爷奶奶准备好的。
  随着爷爷奶奶逐渐老去,相继生病卧床不起,父亲毅然决然地将老人从伯父家接回,和母亲一边打点生意,一边照顾老人。终于,还是要面对送走老人的一瞬间,记得,父亲两次的悲恸,都在他的灵前坚守中打动着每一个人。中国自古崇尚孝子守灵,虽然不是长子,但是父亲真的就三日内不曾离开灵堂,任谁劝说都含泪跪坐,双膝下跪着的是稻草,而那满腔未尽的"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孝道之情都隐含其中。
  其二,耿直。小时候,就经常接收父亲的教诲"不要贪图小便宜"。父亲也曾告诫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记得我从学校毕业,临上班之前,父亲只是和我进行了简短的谈话,不正式,却叫我一辈子难忘记。父亲只是轻轻地说:"上班了,记得,好好工作,争取早点入党。还有,记得不能揩一点点公家的油。"极为质朴的几句话,道出了父亲做人的准则和自己的心愿,因为以前家庭成分不好,父亲只能上农业初中,没有机会参军、入党,因此他将一辈子对党的忠诚和敬仰寄托在女儿身上,并用最直接明了的话语告诫我该如何做。随着工作的变化,我也会面对着很多的"人情世故"的考验,但是父亲的言语教诲我不会忘记。中秋团圆之际,姐夫与父亲谈起我,几次用了"讲原则"一词,父亲笑着说:"这样挺好!"我知道,那是欣慰的笑容,他明白,女儿的身上流淌着他的正直。
  其三,勤劳。父亲对人大方洒脱,对己却不那么阔气,一生简朴勤劳。随着时代变迁,集体商店逐渐私营化,父亲的工作肩担也日益增加。我家因为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爷爷奶奶重男轻女,因此我们姐弟较多,而一家7口的生活重担全靠父亲一人,母亲也任劳任怨带着我们种田补贴家中口粮,但是众多支出全靠父亲一人。因此,生意好坏就成了我们生活条件的决定因素。父亲日夜操劳,每日天不亮即起床打点生意,天擦黑才会收拾摊铺。而每每我们子女要帮他一起收拾,他都挥一挥手:"我一个人行!"农村的集市都会有高峰,忙碌起来屡屡会到下午近一点,而父亲很多时候午饭也是到这个点。尽管这样,他仍然兼顾其他劳作:每日晨起日落都要将院子前后打扫干净;每日坚持自己洗晒衣服;精心打造着自己的小花园 ;学着烹饪做饭照顾自己……我们心中明白,他的辛劳就是为了给几个子女读书,希望儿女都能跳出农门。作为子女,在父亲的支持下都达成他的心愿,都读书成人。而这时,我们看着年过花甲的他,不时劝说让他老来享福,不要再操劳,可是他每次都平淡地说:"习惯了,你们叫我不做,那我干什么呢?"脸上轻描淡写地呈现出一如既往的"板"。
  其四,大气。于公于私,父亲的为人客气大度都是出了名的。与人相处,父亲也是一直充当"吃亏"的角色,从不沾一点别人的便宜。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外出,拜访一些亲朋好友。因为生活在小地方,因此每走一步都会遇见熟人,经常在汽车上、饭馆里遇到熟人,不管对方与自己的交情深浅,不管对方有几个人,父亲总是抢着或悄悄地将别人的车费等等垫付,当对方发现想回还时,他却说什么都不会同意。随着时间的变迁,集体商店变为自家的小店,无论何时,无论何人光临小店,父亲总是热情地与人招呼,凡是男人不论长幼,总是递支烟,若是女性,总是客气地招呼人家喝杯茶等等,生意做成做不成无所谓,待人的那份客气从未减退过,甚至经常是没做一分生意,还得搭上烟水。虽然因为此类事情常常被母亲唠叨,但是他一直保持自己的处事风格不变。
  我想,父亲随着年岁增长,其 "古板"估计是有增无减了,本就老年人就会如同孩子般更加固执,那么,就让他一直"板"下去吧。不过,在我和我的姐弟人生之路上,这"古板"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镜子,说影响一生或许夸张,但是,让我们在当下面临众多人和事时,思考该如何取舍时,这两个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却起着非同寻常的指引导向。

作    者:孙海荣    淮安市新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