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04 15:22 来源:淮安日报
今年以来,市资规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部、省关于工业用地和产业园提质增效相关要求,坚持把空间要素治理作为缓解用地压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收储、收购、置换、转让等多种方式,“一地一策”“一企一策”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从单宗盘活向片区综合开发转变,聚力推进“闲置存量”变为“发展增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低效企业用地收储(盘活)1.26万亩。在新编制的21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储备方案中,已有9个地块完成土地储备工作。
完善组织架构,联动协同抓推进。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联合市相关部门出台低效用地盘活利用综合评价办法、打造产发协议模板等,指导各县区(园区)出台配套政策,并搭建“1+N”专项推进体系。建立联动协同机制,联合市相关部门定期调研,研究堵点问题,定期编发工作简报,推动互学互鉴。同时,建立“容错纠错”风险防范机制、制定工业用地收购补偿管理办法,让收购工作透明化、规范化,降低廉政风险。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巧盘活。围绕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三级三类”体系架构,深化工业用地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科学规划产业链关联项目用地布局。制定低效闲置用地标准,全面摸排,建立低效用地数据库。根据项目主体类型,分别按照“一企一策”“一地一策”方式制定盘活方案;根据治理主体类型,采用政府主导收购、企业主导转型升级等方式,实行连片收储、整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整合各类存量用地,每年度在各县区(园区)分别储备不少于1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
注重“治”“招”并举,闭环管理提质效。把好项目准入关,打造产业发展投资监管协议模板,明确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核心指标,建立事前研判、事中监管、事后处置部门联动机制,合法合规建立项目退出机制。把好项目腾退关,大力推进“散乱污低”企业和“厂中厂”专项整治,统筹考虑低效项目清理和产业链关联项目引入,优化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把好考核质效关,每年度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和产业园区综合评估,动态调整低效闲置用地矢量库,推动产业园综合质效提升。
在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下,我市初步实现“空间潜力更足、产业用地更多、土地成本更低、用地效率更高、要素保障更强、园区形象更佳、综合治理更优、整体质效更好”。市资规局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重点围绕各开发园区划定的更新片区,以低效用地盘活利用为契机,助力全市打造多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市范围新储备一批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确保各类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保障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