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04 15:21 来源:淮安日报
近年来,我市创新打造“安老淮上”养老服务品牌,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配合的养老服务格局,让更多老人幸福养老。
聚焦居家社区养老的难点痛点问题,我市通过强基赋能,不断补足短板,让居家和社区养老更贴心。全市建设县级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8个、街道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2个、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243个,累计服务老人超40万人次。向上争取资金1800余万元,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在2000户家庭建设家庭床位,提供养老上门服务36万人次,为2500户开展适老化改造,惠及经济困难失能老人3700余人,有效增强这些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投资约300万元改造的淮安市智慧养老平台,入选2025年度江苏省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名单。
我市加强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切实守护老人幸福晚年。全市155家养老机构完成等级评定,128家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完成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工作,发放水电气补贴480万元。印发《淮安市养老服务机构“红橙黄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通过“监管+培训+检查”全链模式,将全市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管理范围,着力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该工作方法获民政部推广。落实敬老院大宗食品“集采统配”机制,以县区为单位,统一伙食标准,在提升服务质效的同时,进一步守护老人“舌尖上的安全”,该机制获评全省养老工作优秀案例。
为给老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我市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将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列入紧缺型工种补贴目录,纳入“技能兴淮”行动计划,会同教育、民政等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增加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给,同时帮助有需求的社区居民、失能老人家庭成员等掌握康养技能。近5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3万本,为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老龄工作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