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我市科学抗旱保障农业生产

发布日期:2025-09-04 15:05 来源:市水利局

入夏以来,我市持续晴热少雨,7月份全市降雨量仅45.1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土壤墒情持续下降。为有效应对旱情,我市坚持“早部署、准研判、强统筹”,充分发挥大中型灌区主力军作用,强化管理调度,科学配置水资源,打通供水堵点难点,切实筑牢农业稳产增收根基。

灌区“焕新”升级。去冬今春,我市加快推进在建的清水坝、运西、临湖、官滩、官塘等灌区改造项目,以及盱眙东灌区一级站更新改造建设,共改造水源泵站3座,衬砌输配水渠道55条107.4公里,均在夏灌前投入运行,在应对今年高温干旱、保障水稻用水过程中发挥了显著效益。

科学调度用水。市水利部门加强农业用水调度,结合水文气象预报、作物生育期用水需求、可调配水量及预期来水量等情况,科学制定并动态调整口门水量分配方案,最大限度挖掘灌溉潜力。各级灌区管理单位坚持“科学调水、精准配水、合理蓄水、有效保水、常态节水”原则,通过水量调剂、错峰供水等措施,确保灌区各镇街、村组用水户均衡受益,每一滴水都用在灌溉的刀刃上。与此同时,市水利部门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配合,推动灌区骨干工程灌溉用水拦蓄“大循环”调度与农田退水回用单元“小循环”利用有机协同,实行“边蓄边灌、灌蓄结合”,综合运用蓄、引、提、拦等方法,全力增加灌溉可供水量,盘活农田灌溉回归水,最大程度利用雨水资源,全力满足农业生产灌溉用水。

强化应急保障。旱情发生以来,我市迅速启动“大数据+铁脚板”抗旱保灌工作模式,系统梳理近年来“12345”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和媒体网站等渠道反映的灌溉难题,同步组织开展“地毯式”灌溉需求排查,派出5个工作组直插灌溉困难片区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和现场调度,摸清旱情底数,掌握群众需求。针对排查出的48个灌溉薄弱点位,我市实行“一田一策”,制定分布图和措施表,多措并举,合力抗旱。积极采取清理输水渠道、拦蓄回归水、架设临时机泵等方式,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着力打通农业灌溉堵点难点。全市累计启用应急抗旱井36处,架设临时机泵2558座,清理输配水渠道170.7公里,应急引水1.7亿立方米,缓解了96万亩耕地的旱情。

为切实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我市制定并印发《全市农业抗旱工作方案》,通过增强预测预报和人工增雨能力、完善水利及农田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用水调度和科学灌溉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筑牢粮食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