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03 15:32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在公路养护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简称“四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和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市公路部门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在普通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工程中持续深入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开展多项首创性技术试验与实践,为我市公路养护智慧化、精细化转型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一是无人集群精准作业,养护模式实现新变革。在601省道2024年大修工程中首次成功应用沥青砼全断面、全结构层无人集群施工技术。通过高精度北斗导航、机械精密控制和智能管控系统科学规划摊铺速度、碾压路径、压实遍数,实现精准引导和标准作业,解决了传统双机摊铺接缝不平、局部铺面离析、碾压效果不佳等问题,有效提升工程品质。这是我市继2023年普通国省道养护大修工程沥青砼上面层无人集群技术成功实施后,又一次突破性创举,在全市乃至全省普通国省道建设与养护工程中也是首次。
二是“双模态”智慧赋能,质量管控实现新突破。在247省道洪泽区至金湖县段大修工程中,针对传统摊铺质量检测滞后、覆盖率低的痛点,率先成功应用“沥青路面摊铺厚度-离析双模态实时诊断系统”,该系统融合探地雷达实时测厚(监测厚度均匀性)与双目视觉智能离析识别(触发声光报警),构建了摊铺过程厚度与材料离析的实时动态监测体系,推动施工质量由“事后抽检”转向“过程实时管控”,为质量控制提供即时数据支撑。
三是车辙防治多维攻坚,路面耐久性实现新提升。在233国道淮阴区段大修工程中,选取约2.1km长的典型重载交通路段,通过差异化应用SAP与URP两种抗车辙添加剂、高强复合改性沥青、沥青灌入式复合路面等4类抗车辙“四新”技术,系统开展抗车辙效果对比观测试验,重点研判不同种类的高性能抗车辙剂、改性沥青与不同结构形式的沥青面层结构组合的抗车辙效果对比。该探索是我市首次在普通国省道一般路段系统集成多种抗车辙技术,以期为重载交通路面耐久性提升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市公路部门将系统总结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持续完善智慧施工技术体系,拓展“四新”技术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公路养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力打造“苏式养护”淮安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