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6-30 15:00 来源:淮安日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让“技能兴淮”蓝图加速变为现实图景,淮安市人大常委会精准发力,将监督目光锁定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堵点难点上。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下马看花”——市人大常委会专项调研组一头扎进企业车间、职业院校课堂和技能培训班,用脚步丈量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政策礼包”送上门,企业职工尝到甜头。调研组发现,部分中小企业线上流程怕出错,提交材料怕漏项。市人大常委会紧盯问题不放,推动市人社局迅速优化升级线上申报平台,流程“瘦身”,强化宣传,完善“企业自主申报+部门线上联合审查”机制。效果初步显现:目前,全市超1200家中小企业申领到培训补贴,惠及职工2.3万人次。“真金白银”的实惠让职工学技能的热情更高。
“车间课堂”火起来,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深入调研后,一个矛盾浮出水面:部分院校专业设置有时“慢半拍”,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温差”。为此,调研组开出“药方”:建立技能人才需求“预警雷达”(动态监测机制),推动院校专业设置与淮安主导产业“无缝焊接”。市人社局提前介入,从项目签约开始,第一时间走访企业了解专业需求,将工业机器人操作、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5个“香饽饽”专业纳入计划,淮钢、实联化工等20家龙头企业与院校携手,把“车间”变成生动的“课堂”。2024年,全市校企“联姻”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增加38%,企业对新员工的满意度高达92%。“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不再是口号。
“技能星光”照万家,培训质效显著提升。调研发现,农村劳动力培训覆盖仍有盲区,部分人群对参训“提不起劲”。于是,人大监督力量推动相关部门精准施策:锁定目标人群、创新培训形式、丰富课程“菜单”。盱眙县就是生动样板:龙虾烧制热气腾腾、家政养老细致贴心、创业指导干货满满……累计培训2592人次,近千名劳动者靠着“一技之长+创业梦想”,鼓了腰包、美了生活。如今,技能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全市高技能人才“军团”更是突破23.11万大关,占比超30%,成为支撑产业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
高技能人才,是淮安产业强市的“硬核”竞争力,监督不会是“一阵风”。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发力、跟踪问效,推动政策体系更完善、服务供给更优化,让“技能改变命运”的故事在淮安大地不断上演,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锻造更强劲、更持久的“人才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