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部门动态
我市聚力“四件大事”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发布日期:2025-11-18 15:18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

“十四五”以来,我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纲、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刃,聚焦发展最迫切、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重点重抓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生态环境、县中振兴“四件大事”,接续解决好空间要素足不足、发展载体强不强、环境治理系统性够不够、县中振兴基础牢不牢、干部会不会干“五个方面重点问题”,更好发挥对全局的支撑作用,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努力把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坚定不移抓产业,筑牢发展根基

为了彻底扭转产业不强的局面,我市将产业发展列为“四件大事”之首,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7+3”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基础,重点培育“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贡献度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面对空间要素制约,综合运用收储、收购、置换、转让等多种方式,“一地一策”“一企一策”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从单宗盘活向片区综合开发转变,进一步缓解用地压力、拓展发展空间。全市累计收储(盘活)低效企业用地1.26万亩,新编制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储备方案21个,其中9个地块已完成储备。

通过项目攻坚、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和“四最”营商环境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2021年至2024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9.6%,规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速20.7%,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用电量年均增速15.9%。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将较2020年实现翻番。

因地制宜抓县域,建强关键支撑

我市以县域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壮总量、提速度、增效益,不断增强对市域经济的支撑力。

涟水经济开发区发挥自身交通优势,深入实施“链主+龙头”双轮驱动策略,以巨石、捷泰等百亿级项目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心绘制“一园三区”产业升级图谱,推动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并通过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干部活力。

“十四五”时期,涟水县获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并持续进位,上升至第86位。当前,涟水县正通过重大项目攻坚、建强平台载体、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产业规模壮大、质态提升、特色彰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向着双千亿目标加速迈进。全市各县区园区聚焦形态、业态、生态、神态“四态”同步提升,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重塑县域发展新优势。

敢闯敢试抓生态,释放优势潜能

围绕解决环境治理的系统性问题,我市一方面将环境质量变好作为硬要求,实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质量指数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另一方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大力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深化生态农业试验单元创新实践,努力走出生态与经济“双赢”之路。全市建成16个生态农业试点单元,围绕农田退水回用、渔业尾水循环、畜禽粪污治理,为淮安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有力探索。

通过统筹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生产链条绿色化,淮安正努力走出一条“模式业态更优、绿色品牌更响、生态价值更高”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系统联动抓教育,回应群众期盼

我市以解决“县中振兴基础牢不牢”问题为引领,以家长诉求为中心,推出县中振兴十条改革举措,全面加强县中领导班子建设,设立县中振兴专项资金,树牢优绩优酬、优教优酬鲜明导向,开展全市普通高中市带县、强带弱“双带”行动,推动县域高中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通过抓住教师、教学、教研三个关键,持续实施“教育名城名校名校长”对标赶超行动和“领军校长”“未来校长”培养工程,探索建立“县管校聘”机制,创新开展“摆渡行动”,建设14个高中学科教研基地,县中振兴基本实现“一年起势、两年成势、三年构建比较优势”的目标。如今,全市高中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教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增强,育人质量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市域优质高中版图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中考择校焦虑明显减轻。

回望“十四五”,我市以改革创新驱动全域跃升。奔赴“十五五”,我市将继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真抓实干铸就发展基石,以久久为功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拓进取开辟发展新局,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