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部门动态
淮安以创新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7-17 14:50  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字号:[ ]

今年以来,淮安以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改革突破、主体培育、生态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不仅成功获批江苏省首批区域创新引擎计划试点城市,更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额等核心指标20%以上的同比增幅。

改革破题,为创新松绑,让活力奔涌

今年,淮安修订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规程,构建起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项目立项新机制,同时大幅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让科研人员真正握住了创新的“方向盘”。

改革的触角,延伸到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作为全省首个推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的城市,淮安以淮阴工学院为试点,让企业可以先试用技术成果,满意后再支付费用。2024年底,淮阴工学院与江苏银城电器有限公司签订首项“先使用后付费”合作协议,通过“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向该企业转化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发明专利4件,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推动了科技成果向企业流动。目前,这一模式正准备在全市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全面推广。

在区域协同创新上,淮安持续深化“一核一廊三区多点”创新布局,积极联合科教产业园对接大院名校,洽谈高水平平台共建事宜。联合淮安高新区谋划制定“双高协同”(高校与高新区协同)试点方案,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集聚。深化实施县域科技跃升计划,盱眙县凹土产业成功获批江苏省首批区域创新引擎计划试点任务,县域创新能力提升迈出坚实步伐,更多创新要素在城乡间高效流动、加速集聚。

主体赋能,让企业领跑,筑创新高地

今年以来,淮安深入实施研发管理规范化建设,培训企业200余家,推动28家企业申报贯标备案。全面推行研发准备金制度,119家企业完成备案,引导投入研发准备金66.87亿元、立项研发项目934项、投入研发人员近1.2万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呈现“加速跑”态势。

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创新梯队愈发坚实。组织高企申报政策培训7场次,参训企业超700家。及时兑现市级高企奖补资金3427万元,惠及304家企业。深入实施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在培企业争取承担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省级创新联合体,在细分领域扛起技术攻关的大旗。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家,企业创新基础不断夯实。

生态提质,让要素畅通,促价值释放

淮安构建“四个一”技术合同登记机制,通过“市场+机构+团队+供需库”的服务体系,全市技术交易效率大幅提升,今年1-6月,全市共提交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215项,成交额128.3亿元。而“千企百校”协同创新行动的开展、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打造,更让产学研用的“纽带”越系越紧。

金融“活水”的注入,让创新土壤更肥沃。出台《淮安市“创新积分贷”工作实施方案》,在市级风险补偿基金下设立“创新积分贷”子产品。创新性地通过大数据建模计算企业“创新分”,将其作为贷款授信核心依据,建立贷款风险共担机制,持续扩大“淮科贷”等产品发放规模,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这一创新模式通过大数据建模评估企业创新能力,配合“淮科贷”“淮科保”等产品,构建起“投贷保”联动的科技金融体系,为企业创新“输血供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