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部门动态
我市集群发展成效彰显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发布日期:2025-01-09 15:05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

2024年,我市全力推动“7+3”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创新提出“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定位,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贡献度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研究建体系。持续深化产业研究,结合我市及各县区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研究确立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等重点改革课题,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创新提出“5+X”未来产业体系,分行业、分类别推进“新三样”“三根丝”等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逐一梳理明确县区主导产业和细分领域发展方向,研究制定盐河产业带、西南化工片区等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全市产业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8.1%,较“十三五”末提高23.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6%,较2023年提高4.1个百分点。

链式发展育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重特大项目链主作用,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标识度的市、县两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城市新名片。我市光伏产业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入选全省新能源、新一代信息通信、新型食品3个集群重点承载区域;仪器仪表产业链供应链入选国家质量联动提升地区试点;盐化工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项目被列入省级质量认证创新试点;金湖县先进节能环保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淮安区机械设备精密配件产业集群新创成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及新能源产业集群突破千亿元,取得历史性突破。

绿色转型增效益。聚焦纺织、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一体推进淘汰落后、绿色转型、产品提质等行动计划。深化“亩产效益”改革,出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办法,大力推进低质低效用地清理,全年累计整理利用各类存量土地7.74万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推广绿色制造模式,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35个,全市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100%达到基准水平以上,其中30%产能达到标杆水平;新获评国家绿色工厂4户、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企业4户,淮安经济开发区创成国家绿色工业园区。

政策集成优生态。强化产业配套、供需对接,牵头成立多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联盟,分行业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20余场,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全国轮胎行业协会等在淮举办全国性行业峰会;编制发布产业配套白皮书,市级铸造、锻造、精加工、电镀、热处理等“五个中心”和模具产业基地正式挂牌,开发上线“淮企小秘书”综合服务平台,“1小时”工业配套服务圈初步形成。强化金融、财税等政策支持,组建总规模80亿元市产业投资基金、10亿元省数智制造(淮安)产业专项母基金,截至11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653.87亿元,同比增长9.15%,新增制造业贷款112.39亿元,同比增长24.5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3.65亿元,同比增长69.65%;市、县(区)两级财政共安排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约7.5亿元,其中市本级预算安排工业强市专项资金2.9亿元,我市推进惠企资金“免申直补”“直达快享”典型案例获省表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