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区坚持将“12345”热线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通过区镇联动、快速响应、精准处置,切实提升工单办理质效,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工单派发“零时差”,精准流转提效能。完善一体化流转体系,依托“民声智慧听”平台,实现工单及时接收、快速分派、全程跟踪。该区安排专人对工单办理全流程动态跟踪,建立“统一受理+分级负责+限时办理+答复认定+办结回访”闭环处理机制,确保“事事有着落”。该区精选业务骨干负责热线工作,河下街道、淮城街道、石塘镇等设立AB岗专员无缝衔接,严格落实“每10分钟刷新”“首问负责制”等机制,30分钟内完成诉求分类、难度预判和责任主体初定,确保工单1小时内实现精准派发,让群众诉求落到实处。
二是诉求化解“聚合力”,协同联动破难题。该区采取“电话抽查回访+短信智能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个工单开展回访、跟踪问效。针对回访中群众表示不满意的工单,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并启动二次交办机制,确保问题真解决、诉求真销号。该区通过建立工作网络,实现即时调度和联动响应,对不满意工单启动“领导汇报—重新交办”流程,提升处置效率。健全疑难诉求精准破解机制,建立复杂问题“动态”台账,深挖问题根源,开展专题研判,区镇实行联合踏勘,邀请相关部门共同到问题现场探讨会商、合力处置。节假日期间,整合交通、市监、文旅等多个部门组建假日文旅诉求处置专班,明确各镇街、重点景区、重点部门具体负责人,确保涉及景区服务、交通指引、住宿纠纷等文旅诉求专人响应、对点处置,为来淮游客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三是服务模式“深转型”,源头治理暖民心。该区依托网格员、村干部、窗口工作人员等信息渠道,主动收集民生诉求,归纳梳理并上报区级12345热线,分级分类交办至责任单位,为区平台构建民意数据库提供支撑,努力实现问题在源头发现、在“家门口”解决,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型。朱桥镇、博里镇、山阳街道等镇街主动梳理共性问题和高频诉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定期组织对多发性、群体性诉求认真分析研判,优化集中诉求办理机制,有效提高工单办理效率。
下一步,该区将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区镇联动、做实民生关怀,确保该区12345热线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区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