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天泉湖天文论坛”,在盱眙天泉湖旅游度假区举办。盱眙县通过打造“星空之都”品牌,提升天泉湖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链接宁淮产业园至铁山寺景区,推动盱眙南部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特色旅游风景廊道,写好乡村振兴文章。
该县坚持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旨在将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成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居民乐业幸福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园区内水电气、道路等配套已基本完善,初步形成“一横三纵”市政路网;先期产业载体13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创业园、标准化厂房、办公研发楼、物流中心等一应俱全,8.2万平方米的同创新城、两栋人才公寓拔地而起,儿童设施、绿化景观皆已建设等。同时加强“旅游+康养+农业+文化”等多元融合,以雨山茶旅文化节、天泉湖黄桃节、桃花节、星空节为引领,拓展绿色生态、多彩农旅、红色研学等功能,每年举办主题活动20余场次,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破10亿元,推动休闲、田园农业大力发展,提升乡村整体风貌,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全面利用南京江北新区辐射效应,打造盱眙新的南部增长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涵养绿色生态,激活乡村美景经济效益。今年天泉湖镇铁山寺林场社区上榜2023年度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99座连绵山丘,300余个湖、库、坝、塘,61家民宿、农家乐,88个果园采摘点,便捷的交通串联起大自然的山色湖光和田园生活的诗意栖居。纷至沓来的游客,点燃了当地的民宿经济。斑驳的老墙、体现农耕文明的老物件、慵懒的肥猫和农家乐土菜,在这里游人可尽享山间惬意时光。截至目前,盱眙南部片区接待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过亿元。
深耕金色田园,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雨山茶场位于盱眙县南部片区黄花塘镇,这里山坡向南,土壤呈微酸性,土层比较深厚,小气候特色明显,光热资源相对较好。茶场现有茶园2000余亩,拥有龙井43、白茶、红茶、黄茶、花茶等10余个品种,年产茶4.2万斤,是集茶叶栽培、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茶叶厂家,也是苏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商品茶生产加工基地。在5月举行的“我在盱眙等你来,‘雨’您‘香’约黄花塘”——南京都市圈(盱眙)2023年雨山茶旅文化节开幕式现场,成立了“南京都市圈(盱眙)雨山茶产业联盟”。同时,雨山茶场电气化标准厂房宣布正式投产。目前市面上销售有“雨山白茶”“雨山早茶""都梁春""明祖贡春”等多个品种。该茶场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品种研发,不断提高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同时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为重点,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推动“三茶”融合发展,将“盱眙雨山茶”打造成助力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
激活红色动能,革命老区焕发新气象。位于黄花塘镇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占地6000平方米,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党风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黄花塘村依托铁军文化打造出独特的文创产品,村民们利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布鞋与布玩偶,拓宽了收入渠道。9月,随着南京理工大学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式启用,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建设的高教园区已初具规模。以研究型高校、高职院校为主体的盱眙大学城,强化前端应用研究,与园区联合构建完整“产学研”链条,实现产业集群的互补互促,引导形成“科学教育+创新研发+中试平台”的一体化“产学研”品牌,打造“校区+园区+社区+景区”“四区融合”的高教园区,探索新发展格局下“大学城+大学生+大景观+大创意”的“产学研”一体化高校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