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江浦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加大“三级先导”工程建设、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强化农业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增强农副产品保障能力,切实做到稳底盘、增动能、提成色,乡村振兴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日前,江苏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公布了2022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结果,该区荣获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进位第一等次。
重大项目招引成效明显。该区列入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1个,其中新建9个,续建2个,2022年总投资5.65亿元;涉及“加、新、高”项目8个,其中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3个,新形态乡村产业项目4个,高技术农业项目1个;筹划新建清江浦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总投资2亿元,核心区位于黄码镇大李村,占地460亩,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全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249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投入20万元购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有力地保障了项目发挥效益。
农业产业实力持续提升。编制完成区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引领,围绕“四横四纵”产业布局,突出城郊农业定位,发展优质农副产品供给、休闲观光、农业科技“三大基地”。积极编报3.2亿元的清江浦区休闲农业精品园专项债项目;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3000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创建市级绿色蔬菜保供基地两个,扶持新建鱼跃龙门、顺益葡萄园、喜春农场等休闲好去处;与沈其荣院士团队签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协议,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清香”农民丰收节活动,组织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区级区域公用品牌,有效提升“清香”品牌含金量。
公共空间治理全面加强。该区按照全市公共空间治理“百日竞赛”活动要求,因地制宜开展“七空间一资源”治理,采取“腾笼引凤”、确权颁证等方式,加大回收空间资源盘活力度,努力实现乡村公共空间资源效益最大化,先导区各村累计新增村集体收入346.89万元,村集体平均收入增加23.12万元。创新推出的“三证”工作机制,累计回收侵占水面1044.6亩,并采用与区资产公司合作经营模式统一开展鱼塘生态化打造,提高鱼塘利用效益。截至目前,该区累计整改清收空间问题4905个,问题清收率99.27%;收回土地面积5592.25亩,土地收回率100%;集体土地经营权办证5951.48亩,办证率100%,实现空间治理清收土地全确权。
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全面开展厕所入户工程,优先推进规划保留村庄户厕改造,新改户厕全部进院入室,截至目前,已完成12个整村推进、新建及改造提升农村户厕1935座。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安排6000万元专项用于提升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7座及铺设污水管网60余公里,农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9.3%。积极开展全域生态河道打造工作,重点围绕柴米河沿线整治,累计建设生态河道34条,总长96.83km,其中2022年8条生态河道全部通过省厅认证,新增生态河道覆盖率6.7%。总投资1.25亿元的柴米河改道工程顺利建成,周边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水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围绕“一湖两带三河”空间发展格局,以实施范围内骨干水系为依托,投资3.8亿元着力构建“一廊八片多网”的水生态空间体系,统筹谋划“集中连片、岸上岸下、系统治理”的综合治理格局。采取水系连通、清淤疏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景观人文、控污截污等八大措施,重点打造二河生态廊道;建设盐河街道王元片、黄码镇杨庙片、运西片、和平镇唐庄片、古庄牛片、三闸片、城南街道先锋片、武墩街道普墩片等8个片区水美乡村;以柴米河为主线,结合永济河治理工程,将河道沿线县乡河道打造成生态河道,建设水系连通及生态河道网格41条161.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