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涟水县深入推进“五级人大代表 助力强村富民”帮促联盟和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建设,在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基层治理等领域多维发力,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精准发力,为县域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一是聚焦产业振兴,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该县围绕“产业兴旺”目标,帮促联盟与专业工作室联动发力,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筑牢经济根基。“土里刨金”变“特色掘金”。该县各联盟和工作室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形成差异化产业矩阵。蔡工联盟聚焦“三红”产业,目前种植红薯150余亩、红高粱500亩、红椒100亩,利用收回的公共空间,种植杞柳40余亩;乐享果玩五一期间成功举办2025该县保滩第二届龙虾美食大汇暨大型山海经梦幻花灯会,推动农旅融合消费升级。技术赋能为产业“强筋健骨”。深耕技术服务全链条,致富“薯”光工作室联合科研单位开展培训2场,覆盖280余人次;“缘粱”种植服务工作室通过“农事讲堂”破解种植难题15项;芦笋种植服务工作室常态化为芦笋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农产品变身“香饽饽”。线上线下融合激活市场活力,蔡工联盟红色直播间实现草鸡蛋、红薯粉丝等农产品线上销售突破;乐享果玩联盟计划设立“联盟好物”专区,联动推广地方特色产品;喻集联盟强化质量检测与渠道拓展,推动菜籽油标准化产销,构建“直播带货+产地直供+订单销售”的多元体系。
二是聚焦矛盾调解,筑牢基层治理稳定防线。该县构建多元调解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调解合力,积极推动巡回审判活动延伸至镇街人大代表联络站、专业代表工作室,实现普法教育深度融入审判实践,法官就地开展以案释法,有效强化代表、群众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3场活动吸引100余人次参加。该县大东镇矛盾调解工作室创新“人大代表+部门+村(居)干部”协同机制,联合专业部门破解客堂村鱼塘承包、两村用水等纠纷28起。“法理+人情”双管齐下,难缠事变顺心事。凌磊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发挥代表律师身份优势,以专业角度助力矛盾纠纷化解,调解多起婚姻家事、道路交通和劳动报酬类涉民、涉企案件。“缘粱”种植服务工作室通过“135”代表接待日收集并督办灌溉设施、政策扶持等诉求10条;朱码新农人代表工作室聚焦民生热点,协调处理物业纠纷、用工矛盾10余件。
三是聚焦资源汇聚,强化乡村发展支撑保障。涟水县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基层下沉,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智”援乡村,代表成为“活水源”。该县依托代表帮促联盟载体,共建单位发挥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大力争取条线项目资金向基层汇聚。如蔡工联盟建设中,省委驻涟帮促工作队争取帮促资金30万元;该县农业农村局帮助争取高粱烘干设备补助20万元,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500余亩。今世缘酒业完成高粱收购90余吨,帮助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南集镇稻米工作室联动省农科院专家,实现“专家指导+人才培育+品牌升级”的智力支撑链条;利民兴村工作室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实习基地,吸引大学生参与乡村产业实践。基础设施升级,民生福祉更可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改善,蔡工联盟完成五蔡路两侧910座散乱坟墓整治;喻集联盟拓宽三斗渠道路1.4米,保障群众通行;乐享果玩联盟升级道路景观与配套设施,建设果玩比邻道路(李码路)网红打卡点,道路两侧种植梧桐景观树、豆梨、垂柳等近3000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