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淮阴区始终将稳就业、促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和关键举措,精准锚定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者就业诉求,通过“政策护航+平台搭建+精准对接”三维发力模式,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截至三季度末,该区已核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10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67人,促进登记失业青年就业776人,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950人,推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23人,各项就业指标稳步攀升,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
搭建供需桥梁,让就业服务“零距离”。为破解企业用工难与劳动者求职难的“双向难题”,该区聚焦供需精准匹配,打出“清单对接+渠道拓宽+专场招聘”组合拳。一方面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同步梳理“企业需求清单”与“劳动者技能清单”,实现岗位与人才的精准画像、高效匹配;另一方面拓宽信息传播渠道,通过“幸福淮阴”微信公众号常态化推送岗位信息、定向发送招聘短信,在镇(街道)便民服务点布设岗位需求展架,让就业信息直达“家门口”。在此基础上,密集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和重大节日“不打烊”,截至目前,全区已按计划推进各类招聘活动,中天钢铁等企业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成功招聘200余名技术工人,有效缓解生产扩能用工压力。
强化政策赋能,为就业稳定“筑根基”。该区坚持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以真金白银的支持和技能提升的培育,筑牢就业稳定防线。在援企稳岗方面,组建专项工作专班,通过“大数据筛查+主动上门走访”方式,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企业,推动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免申即享”。截至目前,已为2694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211.24万元,惠及企业员工39183人;为83家企业149人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2.35万元,真正实现“政策找企、直达快享”。在技能提升方面,聚焦企业岗位需求和劳动者技能短板,开展“进园区、进车间”调研,量身定制电焊、车床、电商运营等培训项目,创新“线上课程+送教上门”多元培训模式,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求。今年以来,已完成补贴性职业培训3151人次,累计发放各类职业培训补贴102.92万元,通过技能赋能让劳动者“就业有底气、增收有本领”。
深化内外联动,拓就业空间“增底气”。为破解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难题,同时培育就业长效增长点,该区主动“走出去”开展劳务合作,“沉下心”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对外方面,区人社部门积极与四川遂宁、达州、南充等地人社部门对接,成功签署5份劳务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蓄水池”,有效缓解企业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对内方面,按照“一县多品、一品一策”思路,重点培育“凌桥大米产业员”等特色劳务品牌,全力推进2025年省级劳务品牌创建工作,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同时为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