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涟水县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站稳第一方阵,夺取第一位次”目标,攀高比强、跨越赶超,努力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奏响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的“最强音”。
一是强壮工业“筋骨”,挺起发展“脊梁”。该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围绕产业链条、科技创新走好招商选资之路。今世缘南厂区技改、巨石玻纤、捷泰新能源、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等四个百亿项目先后落地之后,以龙头项目为引领,持续深耕细分领域,谋篇布局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吸引更多“链”上企业落户,推动更多优质项目“链上开花”。今年以来,我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1个、新开工63个、新竣工36个。该县大胆探索创新,着力破除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持续深化开发园区改革,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实现国企AA+以上信用评级全覆盖、全市唯一;持续推进企业智改数转、做大做强,新增“四上”企业18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今世缘酒业、弘晟包装、盖世食品、特创科技入选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丰富拓展“涟快办”品牌内涵,在淮安市首创“零跑腿”办结项目“五证联发”办法,让“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成为涟水最靓丽的营商名片。
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夯实发展“基石”。今年以来,我县更大力度抓好教育强县,坚持以县中振兴为引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师资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学校办学整体条件,加快构建优质均衡教育服务体系,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合作,在全市率先设立高中教育发展基金、1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3个项目获评省级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上学难问题,该县进一步深化“涟校连家”品牌建设,在全省首家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组织7所城区小学与30所农村小规模薄弱学校结对,开展心理疏导咨询服务3.8万人次,“六点半学堂”和“周末家”伴童成长行动等常态开展,真正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是见证乡村蝶变,厚植发展“底气”。今年以来,该县始终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深入推进主体引育,新签约众兴菌业等13个农业重大项目,今世缘酒业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获批绿色食品认证8个,创成国家芦笋设施栽培标准化示范区、4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涟水芦笋”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全面做强农村发展产业支撑。特别是聚焦百姓富,持续拓宽富民强村渠道,全面用好公共空间治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筹项目帮促等传统增收模式,积极探索领办实体、村企联建、抱团发展等新路径,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成五港“蔡工联盟”、东胡集“胡努娃”电商联盟2个产业联盟,成立由村集体领办的经营实体98家,持续优化基层治理,有序建设和美乡村,走出了一条具有涟水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1-11月份全县354个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66.6万元,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以上。
四是增进民生福祉,绘就发展“底色”。该县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十大类59项民生实事,统筹抓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农村敬老院“县建县管”运营机制获评省养老服务工作优秀案例,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获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单位,在苏北率先实施学校食堂食材集中统一配送,赴省内外开展人才招聘会40余场,发放各类人才补贴1600余万元2024年,该县还启动实施了淮文宿舍楼等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群众3400余户。实施了11个交通项目,东张河建设工程、南京路北延工程、建设路绿化工程、三百农路工程已完工,淮浦路北延项目等稳步推进。实现18条城乡公交一体化班线,“零换乘”直达神经末梢行政村。打造“边说边办”政务模型线下体验场景,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数智化革新,有力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