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1/17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枢纽新城、绿色高地”主线,围绕“生态文旅、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三大主导产业,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全市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20.57亿元,增长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9.7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其中核算行业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5.6亿元,同比增长29.3%。

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质效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3210.8万人次,同比增长71.7%,两年平均增速15.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7.1亿元,同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速13%。举办“2023淮安文化和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邀请抖音、微博等APP头部、腰部旅游达人来淮采风,宣传推介淮安红色、运河、西游、美食等主题文旅资源。组织“文旅迎春 惠动全城”“一虾两园 嗨游淮安”等文旅商促消费宣传推介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价值超千万元。首次以市场化运营方式举办“国宝聚首 皇家器象”圆明园兽首暨清代宫廷艺术特展。加快文旅项目建设,9个项目入选2023年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清单,数量位居苏北第一、全省第二。西游集团旗下娱乐网络服务中心等11个项目获2023年省级文旅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获批资金860万元,位居全省第三。对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等15个景区景点提档升级类、金湖尧乡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7个市场推广类文旅项目进行奖补,共拨付市级文旅发展引导资金454.77万元。

现代物流蓬勃发展,枢纽能级经济提升。推动构建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8月份,淮安入选全国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前三季度,全市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库企业共计174户,实现营业收入152.8亿元,同比增长38.49%;利润总额18.6亿元,同比增长138.66%;交通物流业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3972.8万吨,同比增长13.3%;铁路发送量19.72万吨,同比增长41.4%;内河集装箱吞吐量38.4万标箱,同比增长11.05%;航空货邮吞吐量1.39万吨,同比增长28.59%;公铁水多式联运总量达33万标箱,同比增长11.99%。前三季度全市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寄递业务量4.34亿件,同比增长27.19%,其中,快递业务量3.03亿件,同比增长41.94%;邮政业业务总量38.15亿元,同比增长22.50%,邮政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30.85亿元,同比增长14.64%,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0.94亿元,同比增长15.17%。聚焦物流枢纽建设,传化智能公路港成功获批省重点物流基地,淮安国际集装箱物流有限公司获批省重点物流企业。

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消费活力持续激发。出台《淮安市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13条重点举措,深挖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活力。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2.30亿元,同比增长4.2%。先后开展“幸福满淮·安心消费”系列购物节、“一虾两园”夏夜消费节、第六届食品博览会等活动,提升居民消费热情。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限上批发业销售额844.53亿元,同比增长11.9%;限上零售业销售额348.04亿元,同比增长1.5%;限上住宿业营业额10.92亿元,同比增长23.6%;限上餐饮业营业额33.27亿元,同比增长6.2%。开展汽车购车补贴活动,持续推动大宗消费,共计发放财政补贴近1400万元,带动销售额5.7亿元。举办餐饮行业短视频直播公益培训、“淘宝直播惠企新政淮安专场对接会”等活动,培育主播3000余人、直播间1000余个。加强“淮安老字号”培育工作,促进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开展第三批“淮安老字号”认定活动,共计认定12家“淮安老字号”。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发展基础不断稳固。列入市重大项目的59个服务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28.72亿元,目前59个项目已全部开工,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211.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2.48%。列入省重点的1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年度计划52.5亿元,目前1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41.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9.16%。省重点服务业项目南京理工大学盱眙校区9月15日正式启用,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魁元实验室等完成揭牌;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一期)项目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标识和监控系统已竣工验收,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花间堂正式营业,河下古镇文化商业街提升改造完成竹巷西街四合院建设、水系景观建设;港口三期自动化码头已完成围挡施工、土方回填、高真空击密等工作,正在开展堆场管桩施工、灰土施工、水系调整备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