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交通“三化”创新转型 全力提升智慧执法效能

时间:2023/07/13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字号:[ ]

今年以来,淮安交通执法支队深入实施“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市县交通综合执法新模式建设,“三化”举措推动创新转型,全力提升智慧执法效能。

一是推行“一体化”执法。完成市交通执法支队本级执法指挥中心建设,指导各县区大队对照建设指南完善大队指挥中心基础功能建设。推进交通综合执法管理系统(守护1.0)全覆盖使用,上半年全市各级综合执法机构累计派发执法检查任务8147件,行政处罚案件立案6303件。水上一体化执法入选省局典型案例。

二是深化“智慧化”应用。上半年采购8套移动布控球、60台5G指挥调度对讲设备、1套全景取证设备、2套AR眼镜、153台手持智能执法终端;在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水域加密水路监控14路,补盲AIS基站3个、建设3套船舶AI监管功能模块,增强智慧执法现场感知能力。持续深化“信息源+信息化”道路一体化执法,利用“5G布控球+AR眼镜+守护1.0系统”开展“非法网约车”等交通运输违法行为预警监测,形成案件线索,实施精准高效打击。开展大数据分析模型建模,开发智慧驾培监管、道路运输“信e行”功能模块,完善车辆技术管理平台和“淮e修”平台运行。

三是实行“差异化”监管。开展2022年度信用评价,将238家运输经营者、399名从业人员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将17家经营主体列入守信激励名单,与双随机检查频次和检查事项挂钩,实行差异化监管。对信用等级被评为B级的客运企业,限制新增运力,禁止从事800公里及以上旅游包车业务。积极打造“信用+驾培”、小吨位船舶“信易检”、超限超载“信易行”应用场景,推动信用管理与超限超载治理相融合,形成综合监管合力,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