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时间:2022/05/26   来源:淮安区政府办   字号:[ ]

今年以来,淮安区着力提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促进具有淮安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城乡融合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为建好全市展示“象征意义”窗口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该区全面放开城区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实行城镇户口一站式通迁制度,鼓励农业转移人口举家搬迁落户城镇,对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实行“零门槛”落户。简化户籍迁移手续,强化落户政策宣传解读,完善线上申请审核系统,有效提高落户便利度。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本市内农村户口迁移到城镇地区,当天完成户籍迁移。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向未落户人口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及办事便利,完善互联网微警务居住证申报、咨询、投诉等业务。

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该区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转移接续。推动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保应缴尽缴,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推动非本地户籍(持本地居住证以及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医保参保范围,全面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落实“DIP”国家试点任务,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管理精细化水平。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和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该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主渠道作用,积极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为广大农民工求职做好咨询服务工作。瞄准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深化“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该区加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统计,做好常住人口数据公布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用于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健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统筹考虑新增计划的布局。深化农村承包地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宅基地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加快形成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