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市民政局“社区+养老”推动社区服务业发展
时间:2021-11-03

截至2021年9月初,淮安市现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15.7万名,占全市户籍人口比例20.82%,已步入老龄时代,“社区养老”已成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中重要一环。今年,市民政局通过“社区+养老”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推动社区服务业发展。

一是强化养老阵地建设,推动社区服务平台打造。以市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由民政、住建、财政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淮安市新建住宅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建设、验收和交付管理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探路新建住宅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改革,有效破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空间不足难题。截至目前,市民政局参与审核新建住宅区规划方案121个,规划养老服务用房惠及6万余户家庭,规划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面积约1.4万平方米,社会力量运营率达80%。

二是强化服务主体培育,推动社区服务供给发展。鼓励养老机构、为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家庭、个人等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大对本土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培育,古清口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枫林晚三塘社区养老综合体、长东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14家本土具有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机构均建成运营,同时还引入九如城、禾康、银杏树、新华网、安康通、乐亿等10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断提升该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能力。2020年以来,全市新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75个,其中2021年新增30个,80%以上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着力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建立“志愿+专业服务”养老人才供给模式,实施养老护理人才三年培训计划,将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者、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养老机构负责人等纳入政府免费培训范围。2020年,获批省级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3个、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中心1个,分级分类培训养老护理员2300余人。

三是强化智慧养老延伸,推动社区服务需求提升。围绕“一键化、一体化、综合化”目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以“淮安市虚拟养老院”信息平台为中心,以7个县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点的全市智慧养老“一张网”,整合家政预约、医疗保健、商品代购、信息提示、紧急救助等线上线下资源,积极推广智慧养老服务和产品,同步建立老年人、家庭成员、街道、社区、养老机构和各类服务组织的整体联动机制,实现政府、市场、居民的信息互联互通互享,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全面提档升级,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个性化、全覆盖的优质服务。目前,共有禾康智慧养老、安康通、九如城、新华网等一批知名“互联网+”养老服务企业入驻淮安,吸引加盟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形成全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加强医养融合,推动居家和社区医疗签约服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中心签约合作机制,1568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卫生服务率100%、就诊绿色通道搭建率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