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强兵兴业”赋能乡村振兴做法全省交流

时间:2021-05-18    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字号:[ ]

5月10日至14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局长培训班(第四期)在南京举办。培训期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继业围绕淮安创新实施“强兵兴业”工程,赋能乡村振兴,实现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作交流发言。

111.jpg

近年来,淮安创新实施以打造退役军人特色培训平台、就业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一平台两基地”为核心的“强兵兴业”工程,将退役军人融入乡村振兴作为“强兵兴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市退役军人参与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222.jpg

“源头”引“活水”  集团作战画好“同心圆”

一是创新多元化服务方式。依托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网格,将退役军人乡村创业指导功能纳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创建就业创业指导团队,组建101%政务服务团队,成立“强兵兴业”专家智库,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企业开展政策、法律、人才“三送”服务,为企业把脉问诊,解难帮困。

二是搭建精准化就业平台。发挥“政府牵头主导、院校协助办学、企业积极参与”的“政校企”三方合作叠加效应,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成功率和质量。全市117名老兵被聘任为人民调解员、584名老兵被聘为网格化信息员。积极探索政府安置到国有企业的退役士兵到农村基层一线工作,服务满3年后定向考录事业编制,为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有效搭建作用发挥平台。

三是实施系列化服务政策。整合行政资源和企业、社会组织力量,出台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十条意见”。联合金融、通信、邮政等部门携手推出“拥军贷”“军功贷”“优抚贷”“强兵兴业卡”、拥军卡、金融卡等服务项目20余个,设立创业引导资金,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组建示范基地创业联盟,鼓励采用“公司+农户”“捆绑销售”等经营模式,引导退役军人投身乡村创业。

“造血”通“梗阻”  精准施训锻造“金刚钻”

一是常态化推行“菜单式”培养。联合淮安市乡村振兴学院开发农业实用技术、高效农业提升等16门课程,既邀请专家、教授开展理论授课,又把培训课堂搬到温室大棚、田间地头,邀请创业大户、农技人员现场讲解实训技能,真正实现了参训学员“学得进”、学习内容“用得上”、学成以后“留得住”。

二是特色化推行“定向式”培养。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和淮安“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战略发展要求,结合退役军人意向,开展龙虾烹饪、全域旅游管理等12期特色培训,使退役军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香饽饽”。如利用“盱眙龙虾”品牌优势,举办龙虾烹饪和龙虾全产业链特色培训班,结业学员平均薪酬5000元/月以上,培训期间即被预定一空。

三是定制化推行“订单式”培养。把市场需求大、发展远景好、预期见效快,适合苏北乡村发展的稻菇轮作、稻虾种养、大棚蔬菜、水果栽植、水产养殖、全域旅游等产业项目纳入培训目录,实现出“校门”就上岗、“毕业”即就业。在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盱眙技师学院创新打造“强兵兴业”工程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和龙虾产业链实训基地,组织退役军人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搭建选送退役军人到基层一线的“快车道”。

“梦想”添“飞翼”  拓宽阵地搭建“星舞台”

一是打造“兵书记”,培养农村发展带头人。结合村级“两委”换届,淮阴区遴选50名党性坚定、致富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基层群众广泛认可的优秀退役军人,开办退役军人村级后备书记培训班;实施“一人一策”跟踪培养计划,首批学员任职村级党组织正副书记达70%以。全市现有退役军人担任村书记、副书记共计536名。

二是培育“兵委员”,组建优秀村干后备军。创新实施“兵委员”工程,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和基层治理培训班,遴选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文化等实践锻炼岗位,交任务、压担子,为退役军人在农村基层全面发展、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淮安区100名退役军人进行重点培养后,“两委换届”中全部担任“兵委员”。全市现有1583个村(社区)中,退役军人“两委”干部1279名,平均覆盖率达80.8%。

三是选树“兵典型”,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方位推送优秀“兵书记”“创业老兵”风采,鼓励和引导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积极选树典型,全市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朱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卢攀峰、全省“百名示范村书记”杨勇等18名优秀“兵书记”,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培育扶持退役军人创办的黄花塘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300多户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