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亮词解读

时间:2020-01-11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

全面小康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我们将突出高质量跨越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三条主题主线。

【解读】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市全面小康建设奠定了决定性基础。新的一年,将对照省2019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决战决胜的胆识气魄,再接再厉,奋力拼搏,扎扎实实攻难关、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让发展更有质量,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双高”时代

【政府工作报告】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建成通车,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圆了淮安人民的高铁梦,全长48公里的市区内环高架一次成环,标志着淮安进入了“双高”时代。

【解读】进入“双高”时代,将进一步凸显淮安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速客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流通。新的一年,将抢抓进入“双高”时代的交通枢纽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南京都市圈等重大战略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全力打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生态旅游品牌,让淮安发展搭上“双高”快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协同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增强协同创新能力。

【解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同创新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去年,我市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1户、创历史新高,并首次获批省级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和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新的一年,将把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作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首要任务,更加注重主体培育、体系建设、人才引领,促进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户,科技进步贡献率57%,全力奏响科技创新“协奏曲”。

项目攻坚

【政府工作报告】持续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解读】2019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取得了重要成果。新的一年,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持续推进重特大项目攻坚突破,聚焦培育“433”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创新招商方式,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新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全力在引进超50亿元、百亿元产业项目上有新突破,确保220个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800亿元,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超300个、200个。

二次创业

【政府工作报告】扎实推动台资高地“二次创业”。

【解读】台资高地是淮安扩大开放的“金字招牌”,去年全市新增超千万美元台资项目数全省第二,实际到账台资位居全省前列。新的一年,将积极推进台资高地“二次创业”,全面落实中央“31条”“26条”和省市各项惠台政策,加快复制推广先行先试地区经验,完善服务台商台企联动机制,精心办好淮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发挥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载体作用,全面推动与昆山台资经济协同发展,打造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高地,力争全年新批及增资台资项目30个以上。

改革集成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推进改革系统集成。

【解读】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新的一年,将聚焦“放管服”、新型城镇化、土地使用制度、农业农村、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强化顶层设计,鼓励基层探索,使各项改革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改革整体效应。

全域旅游

【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彰显生态文旅水城特色。

【解读】淮安迈入高铁时代,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一年,将围绕唱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生态旅游品牌,彰显“看河看湖看湿地,品虾品蟹品美食”淮安特色,突出打造精品旅游项目,争取新引进华强方特其他旗舰型项目,推动西游乐园部分试运营、白马湖生态旅游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建成水上森林温泉酒店等高等级旅游度假酒店,同时抓好智慧旅游建设、旅游特色街区和“老字号”培育、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争取1-2个县区新创成国家或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生态系统

【政府工作报告】治理提升湿地生态系统。

【解读】我市河湖湿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占1/4,被誉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新的一年,将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治理,组织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开展相关立法研究,推动林地、绿地、湿地共建,绿化、美化、文化融合,力争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加快形成“环湖生态圈、沿河生态带、湿地生态核”的自然生态格局,争取通过4年努力,加入国际湿地城市行列。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政府工作报告】高起点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段。

【解读】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等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今年将编制完成大运河文化带传承保护利用实施规划,谋划实施一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精心策划山阳湖片区保护开发,启动中国水工科技馆建设前期工作,全线推进京杭运河淮安段景观提升改造、护岸生态修复、文旅设施建设、沿线环境整治,加快建设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区、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培育打造淮扬文化高地重要支点,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

安全生产

【政府工作报告】以接受国务院安全生产督导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年活动。

【解读】安全生产责任重如泰山。今年将在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组的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年活动。切实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不断夯实本质安全基础。聚焦30个重点行业领域,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高标准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大幅压减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构建大应急管理格局,完善应急保障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切实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社会治理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加强社会治理。

【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新的一年,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进一步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积极申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创新完善城乡基层治理、社会治安防控、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创造一批结合淮安实际的基层治理品牌。

文明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解读】近年来,我市秉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理念,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今年是创建工作的冲刺之年,将保持“赶考状态”,强化“答卷意识”,进一步健全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机制,颁布实施《淮安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完善“门前五包”制度,强化执法管理,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创设“月季小筑”城市文明微客厅,深入开展文明行为“十不准”公益宣传和治理,确保通过创建验收。